专业专注26年
京东淘宝微信
全国免费专线:
400-058-9777
联系方式
阳虚体质赶快灸,未病先治防大病
所在位置:主页 > 公司新闻 >

阳虚体质赶快灸,未病先治防大病

我国古籍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今天,

太阳将达到黄经180度,

昼夜均分各12小时。

 

秋分,天凉,阳虚体质快艾灸

秋分过后,天气逐渐转凉,此时,阳虚者艾灸可以扶助阳气,提高机体免疫力,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在秋分时节,根据节气的阴阳变化,施以温热的灸法,能有效温通阳气、祛风散寒、扶助正气、增强免疫力。同时,由于秋分处于阴阳消长的转折期,艾灸还有利于调节人体阴阳平衡。

 

各个脏器阳虚的表现!

1. 心阳虚

 
 
心阳虚之人,心脏的阳气不足,缺乏推动、温运的力量,则会出现以下症状:心悸怔忡,气短胸闷,或心胸疼痛,遇冷更重。自汗,畏寒肢冷,神疲乏力,面色晄白,或面唇青紫,舌质淡胖或紫暗,苔白滑,脉弱。

 

这些症状,在寒冷的时候容易发作,当寒邪来袭,则更容易出现问题。

 

 

2. 肺阳虚
 
 
肺阳虚之人,多出现这些症状:咳吐涎沫,质清稀量多,形寒肢冷,自汗。背寒如掌大,易感受风寒,或稍作劳累即作哮喘,或作喘促,或作感冒。平素神疲乏力,短气不足以息,头眩,口不渴。舌质淡,苔白滑润,脉迟缓或虚弱。以上症状,一旦天寒季节会明显加剧。
 
对于肺阳虚这部分人,一定要采用温肺补肺这样的思路,最好在夏天,就开始调理,则事半功倍。
 
3. 脾阳虚
 
先看脾阳虚证,脾阳不足,主要有以下症状:畏寒肢冷、食欲减退、脘腹冷痛而喜温喜按,大便清稀、或水泻完谷不化、或久泻久痢,面色虚白、倦怠神疲,口淡,喜热饮、或泛吐清涎,或浮肿、小便不利,或妇女白带量多而清稀,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舌苔白滑,脉细迟弱。

 

这些情况,也是在天气变冷后,会越来越明显,每当寒邪侵袭,则非常容易出现上吐下泻,腹痛胃痛的情况。

 

 

4. 肝阳虚
 

 

肝阳虚之人,表现在肝的生发功能不足,导致肝木郁陷,出现肝经失煦,导致经络不通的情况,从而导致腹痛、腰痛,女性小腹痛。而筋膜失于温煦,则导致四肢蜷缩疼痛拘急,这也是一种肝风内动。同时,肝血失于温煦,导致肝血凝滞,浊邪内生,从而导致腹痛、腹胀、失眠多梦、夜里癫狂等症状。

 

 

5. 肾阳虚
 

 

 

而在下焦的肾阳不足,则是大家熟悉的。肾阳虚之人,命门之火不足,会出现这样的症状:神疲乏力、精神不振、活力低下、易疲劳;畏寒怕冷、四肢发凉(重者夏天也凉)、身体发沉;腰膝酸痛、腰背冷痛、筋骨萎软;性功能减退、阳痿、早泄;小便清长、余沥不尽、尿少或夜尿频多;听力下降或耳鸣;记忆力减退、嗜睡、多梦、自汗;易患腰痛、关节痛等;虚喘气短、咳喘痰鸣;五更腹泻,或者便秘;身浮肿,腰以下尤甚,下肢水肿;须发易脱落、早白;形体虚胖或羸瘦;反映在面部则色青白无光或黧黑。

 

而肾阳虚之人,在秋冬季会感觉更加明显,开始白天困倦不堪,夜里夜尿增多,这都是肾阳不足的表现。此时寒邪来袭,则更容易出现问题
 
我们身体整体阳虚,具体会反应在各个脏器上,有时会有所偏重,所以在调理的时候,需要根据各个脏器的反应,来具体调理。但是,从整体上温阳,对各个脏器的阳虚,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温阳:选择艾灸
艾灸:选择爱灸堂
阳虚体质艾灸,未病先调
 
体质的改变与饮食营养、生活起居、精神情志、运动锻炼、社会环境、自然环境、药物和疾病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可以使非阳虚质转变为阳虚质,也可以使阳虚质转变为非阳虚质。阳虚质在临床上主要是以平素畏冷,手足不温为主,而通过艾灸的艾性及温热刺激,起到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活血逐痹、补虚助阳的功效,可以有很好的调理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饮食起居,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