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为老人温灸开始了解艾灸的神奇,并努力为身边的朋友服务:治疗落枕,为肾衰竭老人止痛,为同事治疗脾虚& hellip& hellip至于你看到的艾灰水,纯属意外,因为一个敬老院的卧床老人常年湿疹,痒了一晚上。虽然丹桂民的博客里也提到了艾灰可以治湿疹,但是用灰画一个卧床不起的老人,会把他的床和床弄得一塌糊涂& hellip我转念一想,既然灰可以涂点水,那恐怕就没事了。为慎重起见,我用一份灰加五份水(或更多)煮,用纱布过滤,装在玻璃瓶里,正抬着下楼。我就想,医院皮肤科配的外用药很多都有冰片,那我为什么不加点呢,于是就在药店买了点,放了五克。
之后开始大胆艾灸治疗皮肤病,又一次篡夺了主人的角色为另一位卧床不起的老人治疗三度褥疮。第二天看到艾灸,不到二十四小时,鸡蛋大小的褥疮就干了,封了。说实话,我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总而言之,艾灸是中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份丰厚的遗产。作为一个中国人,这一刻我感到骄傲。但是,有很多病,我现在才听说。用艾灸治病,不能停留在照本宣科,照葫芦画瓢。我们需要一起创新。在突破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吃第一只蜘蛛;的精神。艾灸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走过了几千年,绝不能在我们这个时代终结!
起来吧,中华儿女,为了艾灸的延续,为了民族的健康,艾灸!
湿疹可以艾灸吗?
湿疹可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有渗出倾向,慢性期有浸润和肥大。有的患者直接表现为慢性湿疹。皮损表现为多形性、对称性、瘙痒和复发。
脾虚湿疹
脾虚体质较弱,不能及时把体内的湿气输送出去。如遇外邪,湿气就容易从皮肤中破出,导致湿疹。它的症状是:皮肤暗沉,湿疹像水疤,藏在皮肤里,搔抓后才渗水,后期干燥脱屑;多有色差,饮食不爽,排便频繁且质地稀薄,小便发黄,或腹胀等脾胃症状。舌淡,苔薄腻。
穴位:阿是穴、脾俞、阴陵泉、足三里。
阿是穴:湿疹发生的部位。
脾穴: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两侧各1.5寸。艾灸脾俞穴可以健脾祛湿,是治疗湿疹的重要穴位。
阴陵泉穴:位于小腿胫骨内侧髁后的凹陷处(从踝关节后方,沿骨缘向上推至末端,为该穴)。阴陵泉穴是脾经的穴位,可以健脾祛湿,清热祛风,调理湿疹等皮肤过敏。
足三里(足三里):小腿鼻下3寸(膝盖骨下缘),距胫骨前缘约一横指。艾灸足三里穴,可益气壮阳,健脾胃,益肝肾。如果以自然为辅,阴阳自然会调和。
湿热湿疹
湿热积聚在体内,遇到外感邪气,湿热就会随着皮肤爆发出来,产生湿热湿疹。其症状为:起病迅速,皮肤灼热发红,或出现大红斑、丘疹、水痕、渗水,甚至滴出黄水,粘稠有鱼腥味。结疤后如松节油,皮肤可能因瘙痒太多而脱皮,大便干燥,小便发黄。舌红苔黄腻。
穴位:阿市、曲池、舒菲、大椎。
阿是穴:湿疹发生的部位。
驰穴:屈肘,肘横纹外侧端(拇指侧)在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艾灸曲池穴,可清胃肠热,通络活血。
肺穴: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艾灸舒菲穴可增强肺的发散功能,使外感邪气从皮肤发散出去,得到解决。
大椎穴: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即低头时颈后部最突出的骨头)凹陷。艾灸大椎穴可以清热解表。
艾灸:穴位阿是穴可在湿疹边缘周围艾灸。如果湿疹较大,可在中心艾灸3 ~ 5次,或用艾条熏蒸患处。其他穴位可用艾条熏灸,每穴15分钟,皮肤潮红发热,每日1-2次,直至湿疹完全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