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岳美忠先生在《大灸疗法治虚弱》一文中把注意事项写得清清楚楚,充满了责任感。现在做快钱的微信业务,往往缺乏艾灸基础知识的培训,简化艾灸是可以的。
其实艾灸还是有风险的。
沈括《孟茜笔谈》记载:;宋、癸丑年(公元1193年)四月,鄂州被判突发腰疼& hellip& hellip也就是我点了大蒜和艾草捣烂,四周涂抹,盖在背上几下,直到火耗完,肿了为止。而医者军里的勇士,技术粗糙,灸的地方很广,火疮爆发。无法克制,三天就死了。;
还有,腹水的人一旦艾灸生疮,后果可能非常严重。
所以艾灸疗法虽然安全,但不代表没有禁忌和注意事项。艾灸有哪些禁忌?请掌握以下15条艾灸保健原则~
艾灸禁忌
第一条规则是施灸时要安静平和。
无论是医生给患者艾灸,还是普通人日常的自我保健艾灸,首先都要用双手和眼睛全神贯注。艾灸的过程不可掉以轻心,操之过急,以免灸不好伤及皮肉。
第二,注意空气的温暖和安全。
艾灸一定要有烟熏味和艾草味。本来艾就有一股清香。有人爱闻,有人不爱闻。所以在避风的情况下,可以开窗换气,保持清新。艾灸时脱掉衣服,要特别注意室内温度和内外屏障。尤其是冬冷夏热,更要注重舒适性。艾灸易灼伤皮肤和衣物,应小心轻放,以免引起火灾。必须提供物品,如灸椅、灸床、各种灸料、点火用香等。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第三,注意艾灸材料的质量。
艾条的粗细与艾灸关系密切,一定要仔细研究。尤其是直接艾灸,一定要用非常细的艾绒。最好是买了成品,长期存放,秘而不宣。因为艾草最容易受潮,所以要在太阳下晒干,用于照明。艾条要厚、结实、均匀、干燥。
第四法则:你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姿势。
《千金党》说:;所有艾灸方法都要挺直腰板,四肢不能倾斜。艾灸怕穴位不对,也没用,只是破皮破耳。坐下来,就坐着灸;躺着就躺着艾灸& hellip& hellip;可见艾灸对体位的要求很高。一般来说,艾灸的过程是坐直,即使艾灸在膝盖以下。直接灸需要反复灸。所以第一次一定要打好基础。否则,如果穴位不准,就要重新从头开始艾灸。艾灸发现的穴位是不允许的,要随时纠正。
第五原则:艾灸消毒
艾灸皮肤一般对消毒要求不严格。但在直接艾灸时,应使用75%酒精棉球消毒,并将该部位擦拭干净,以防艾灸后皮肤溃烂和感染。至于艾灸的原料,不用消毒,把艾条晒干就行了。
第六,艾灸疮的治疗。
用直接灸,往往会出现灸疮,如起泡、结痂、溃烂等。为防摩擦、护痂、防感染,必要时可用消毒敷料或消炎膏药覆盖,艾灸时揭开,艾灸后盖上;如有感染,可用消炎药膏或生肌玉红膏涂抹。一般化脓面不大,可以不去管它,让它结痂。
第七,注意穴位和禁止艾灸的部位。
虽然艾灸可以施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但是艾条灸也不能不经过考虑就随便施。艾灸一定要根据选定的穴位来进行。对于面部和后脑勺,不宜直接灸,以免留下灸痕。如需艾灸,应采用极小灸或艾条温灸。另外,应避免皮下静脉直接艾灸。
第八原则:晕灸防治
虽然微弱灸很少见,但微弱灸时可出现头晕、眩晕、恶心、面色苍白、脉细手冷、血压下降、心悸、出汗,甚至昏厥等症状。这些症状多由初灸、空腹疲劳、恐惧、乏力、姿势不当、灸量过多、刺激过大等引起。所以,一旦发现,要立即制止;让病人躺下,在足三里艾灸几分钟就能解决问题,一般不会很危险。
第九法则:艾灸期间的保养。
在整个艾灸过程中,要乐观快乐,戒淫好色,不要过度劳累,饮食清淡,最好吃素,这样有助于疗效。艾灸后调养有个配方,有兴趣的可以照着做:;灸后一定要避免风寒,七情不可过于谨慎;忌生冷味醇,但素食最适合。;
第十条规则:不要急于艾灸。
使用艾灸时,艾炷要小一些,以免使自己或患者感到疼痛或恐惧。现代针灸师程大南主张:;艾灸点不要太多,双脚加热,保持呼吸均匀。;也就是说,艾灸的穴位不要太多,热量要充足,内热要均匀,不能暴力灸。另外,要有清醒的认识,只有长期艾灸才能有好的效果。
第十一原则:艾灸的时间。
早上下午都可以,晴天雨天都不用避。失眠可以睡前艾灸;出血性疾病可以随时艾灸治疗。止血后应继续艾灸一段时间,以免复发。另外,艾灸也可以按照平时的发病时间来进行。
第十二条原则:艾灸的副作用
一般没什么反应。但由于体质和症状不同,开始艾灸可能会出现发热、乏力、口干、全身不适等反应。一般不需要担心,继续艾灸就消失了。必要时延长艾灸疗程。如果有口渴、便秘、尿黄等症状,可以服用加味增液汤。;生地、冬麦、玄参、肉苁蓉各15克,水煎。
第十三条原则:艾灸后洗澡。
非化脓灸,可以正常洗澡。如果有艾灸疮,洗澡时要小心疮面。不要浸泡太久,注意不要洗脱艾灸痂。一般来说,洗澡与此无关。
第十四条原理:穴位艾灸原理
艾灸上穴后,必须用艾灸下穴来诱发下热。对于全身和内脏的疾病,或者单独进行健身艾灸,都需要进行穴位两侧艾灸。当然,任督二脉的穴位自然是取单个穴位。刚开始施灸时,一定要注意刺激量。总的原则是:壮士先少后多,艾条先小后大,逐渐增多。不要突然大剂量施灸。
第十五条原则:艾灸不要过度。
一般一个艾灸疮要和牛痘一样,不能太大。所以要时刻控制疮面比黄豆(白豆)大,注意艾灸的艾柱和次数,自己控制,不要过度。
以上艾灸原则一定要牢记。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艾灸之前一定要辩证地选择针灸。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一定要不加判断的滥用艾灸。
同时,饮食起居也要调整。马悦凌曾经分享过这样的经历:
;近三个月来,易莲爸爸每天都要抽四肢关节的痛处,虽然只有1;2根艾条,但是每天抽很久,食疗没有及时跟上。冷食是不可避免的。不仅疼痛部位被熏得越来越厉害,还导致病情恶化,几乎危及生命.....................................................................................................
所以气血严重不足的人,不宜大灸或重灸。他们一定要注意食疗,艾灸后注意起居也很重要。
知福,灸好,寿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