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电话: 400-058-9777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加盟案例

咨询电话:15668010727

门点_门点位置_门点视频 {大健康项目}

时间:2022-08-10 01:10:24   来源:爱灸堂

期门穴 疏肝理气、做深呼吸养肺 期门穴属于足厥阴肝经;位于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本穴为肝经的最上一穴,由于下部的章门穴无物外传而使本穴处于气血物质的空虚状态。但是,本穴又因其位处于人体前正中线及侧正中线的中间位置,既不阴又不阳、既不高亦不低,因而既无热气在此冷降也无经水在此停住,所以,本穴作为肝经募穴,尽管其穴内气血空虚,但却募集不到气血物质,唯有期望等待,故名期门。
【期门穴的位置】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与巨阙穴齐平) 【相关记载】另说;在乳下四寸,第三筋(肋)端;(《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乳旁开一寸五分,直下一寸五分;(《循经考穴编》):;在乳直下四寸,乳根下微外,日月上,横直巨阙;(《针灸集成》)。布有第六肋间神经,第六肋间动、静脉。 【穴位解剖】有腹直肌,肋间肌;有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六、七肋间神经。 【穴名解说】 【期门穴】经穴名。出《伤寒杂病论》。属足厥阴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别名:肝募穴(肝经募穴)。

门点

【取穴位置】 位于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取穴时正坐,举双手,掌心向下,指尖相对,拇指在第6肋骨上。乳头正下方与拇指的交点处即是。
【功能主治】 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健脾和胃,化痰消积。 胸胁胀满疼痛、呕吐、呃逆、反酸、腹胀 此穴有疏肝理气、化积通淤之效,主治肋间神经痛、肝炎、肝肿大、胆囊炎、胸胁胀满。对腹胀、呕吐、乳腺炎等,长期按压此穴有很好的调理保健作用。
【穴位含义】天之中部的水湿之气由此输入肝经。 (1)期门:期,期望、约会之意。门,出入的门户。期门名意指天之中部的水湿之气由此输入肝经。本穴为肝经的最上一穴,由于下部的期门穴无物外传而使本穴处于气血物质的空虚状态。但是,本穴又因其位处于人体前正中线及侧正中线的中间位置,既不阴又不阳、既不高亦不低,因而既无热气在此冷降也无经水在此停住,所以,本穴作为肝经募穴,尽管其穴内气血空虚,但却募集不到气血物质,唯有期望等待,故名期门。 (2)肝经募穴:理同其门名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散行于天之中部的湿热水气。 【运行规律】由穴外进入穴内后循肝经下行。 【功能作用】募集天之中部的水湿风气。 【期门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疾病】胸胁胀满疼痛,呕吐,呃逆,吞酸,腹胀,泄泻,饥不欲食,胸中热,喘咳,奔豚,疟疾,伤寒热入血室。还有治疗肝病、荨麻疹等。 【穴位配伍】配大敦穴治疝气;配肝俞穴、公孙穴、中脘穴、太冲穴、内关穴治肝胆疾患、胆囊炎、胆结石及肝气郁结之胁痛、食少、乳少、胃痛、呕吐、呃逆、食不化、泄泻等。 【临床运用】由于刺激期门穴能起到疏肝清热、利胆和胃、降逆止痛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胸胁胀满疼痛、呕吐、呃逆、吞酸、腹胀、泄泻等肝胆和胃肠的病症。现代研究表明,刺激期门穴能显著改善消化道症状,促进黄疸消退及肝脏炎症消退,有利于肝功恢复。
【调理方法】 期门穴在乳头之下的位置。如果不好找,可以用掌根一揉,把痛点给揉出来。如果你心里老是不舒服、郁闷,揉期门穴很快就会好。 艾灸期门穴效果很好!如果你身体强壮,可以在此处拔罐。

奇门穴的视频

【文献摘要】 《甲乙经》:足太阳、厥阴、阴维之会。 《千金方》:主喘逆卧不安,咳胁下积聚。 《铜人》:治胸中烦热,贲豚上下,目青而呕,霍乱泄痢,腹坚硬,大喘不得安卧,胁下积气。 《大成》:胸连胁痛,期门、章门、丘墟、行间、涌泉。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治疗方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刺灸方法】期门穴,斜刺0.3~0.5寸,不宜深刺。 【艾灸方法】期门穴,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3-10分钟。 【按摩手法】先用手掌轻擦双侧胁部至微微发热,然后用拇指指面着力于期门穴之上,由轻至重,待产生酸、麻、胀、痛、热和走窜等感觉后,再施以按揉的方式,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如此反复操作,左右交替,每次每穴按压3-5分钟,每日两三次。 【注】期门穴,击中后,冲击肝、脾。

乳头下的奇门穴位置。如果不好找,可以用手掌摩擦,让痛点出来。如果你一直感觉不舒服,情绪低落,通过揉揉门庭穴,很快就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