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脘穴具有和胃、益气、燥湿、和胃、降逆止呕的作用。《经·甲·乙》曰:“胃胀满上脘疼痛,鼻嗅焦臭,有碍饮食,排便困难,上脘疼痛占主导,故又称漳门。
近年艾灸越来越普及,而由于艾灸适应症广,疗效迅速,安全可靠易学易用,特别适合于家庭治疗和保健。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艾灸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病症无论寒热、虚实、阴阳、表里均可施灸,广泛的运用于各科疾病治疗与保健中。要施灸我们就要懂穴位,今天和艾灸TOP网一起了解下艾灸常用穴位:中脘穴!艾它更健康,中脘穴的位置和功效
穴位在艾灸中的作用
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甲乙经》载:;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亦取章门。;又载:;伤忧思气积,中脘主之。;《玉龙歌》说:;黄疽四肢无力,中脘、足三里。; 中脘。中,指本穴相对于上脘穴、下脘穴二穴而为中也。脘,空腔也。该穴名意指任有脉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而行。 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它不光来自于任脉上部经脉的冷降之水,还有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三经的冷降水液,故为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 艾灸中脘穴的取穴方法此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属奇经八脉之任脉。胃经募穴,八会穴之腑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中脘穴、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
穴位在艾灸中的功效
艾灸中脘穴的主治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等,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也很有效。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治疗恶心、治疗烧心、嗳气、治疗慢性肝炎、治疗慢性胃炎、胃痛等。艾灸中脘穴的注意事项 1、孕妇不灸 2、严重心脏病慎灸 3、局部红肿热痛慎灸 4、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5、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6、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艾灸一向是慢攻出奇效,无论是养生保健,还是防治疾病都需要坚持!后面会一点一点和大家慢慢的讲解各个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