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狗灸补脾
农历六月是一年的中轴。中轴(脾胃)旋转,四维(肝、心、肺、肾)有序。脾胃受伤,五脏俱损。因此,保养脾胃尤为重要,尤其是在漫长的夏季。
为什么?
夏季养脾
长夏,六月也。生于火,长于夏,既长且旺,故云长于夏。
漫长的夏季,从仲夏延续到凉爽的秋季,是大多数作物成熟和繁殖种子的时候。所以长夏的生化作用是:化学;,应在人体脾胃系统,故云;;脾主夏。
长夏酷暑,人体阳漏,所以中间偏寒,脾胃虚弱,最容易患胃肠疾病、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等。
中医认为:;夏生长在五行之土,五行之心,五脏之湿,五脏之脾,五体之肌;也就是说,脾在五行中属于土,易受湿伤。一旦受损,就会导致脾气无法正常运化,导致气机不畅,表现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临床上可见脾满腹胀,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胸闷呕吐,便溏,甚至腹泻水肿。
除了自然界的湿气之外,在漫长的夏季,人体还容易因脾阳虚,水液运化功能失调,导致体内水湿停滞。内外湿相互作用,加重了脾阳的损伤。
所以,在漫长的夏季时节,一定要健脾、养脾、祛湿。
四季养脾避邪。
穴位健脾
艾灸或点揉【足三里】【三阴交】【中脘穴】【脾俞穴】【阴陵泉穴】【太白穴】有很好的健脾、健脾、祛湿的作用~ ~
中脘穴;;上腹部前正线上,脐中上4寸处。艾灸可以促进经气运行,改善肠胃功能,消除眼袋,改善肤色。
足三里;;是补阳九穴之一,是胃病和强身健体的重要穴位。在小腿前外侧,小腿鼻尖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艾灸能健脾胃,行气活血,补虚益损。
三阴交;;属于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方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艾灸可以健脾补血,活血化瘀。
脾穴;;背上,第11胸椎棘突下,相隔1.5寸。艾灸可以利湿、清体、健脾胃、益气壮阳。
灵泉;;属于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胫骨内侧髁后45度凹陷处。具有良好的健脾利湿、消肿利尿的功效。冷时用艾灸,热时用泻针排气或凉药。
太白穴位置图
太学;;属于足太阴脾经的原穴。在足的内侧缘,当这一段大脚趾的下部红白相间时,就位于肌间凹陷处。主治:胃痛、腹胀、呕吐、呃逆、肠鸣、腹泻、痢疾、便秘、脚气、痔疮、漏尿等。
药、食、脾、湿。
湿可分为寒和热。
舌苔寒湿的人,舌苔白腻苍白,甚至有甜腻的感觉。他们在同样的室温下感觉比别人冷,喝热水感觉舒服。
寒湿者,可用健脾益气、温阳利湿之法,如沈凌白术散、理中汤、桂苓疏肝汤等。可以常吃能利尿除湿的食物或药物,如鲤鱼、茯苓、扁豆、薏苡仁、砂仁、陈皮等。吃一点辛辣温热的食物也能起到散寒祛湿的作用。
如果长期困在体内,就会长期压抑,变得湿热。湿热者舌苔黄厚腻,口干口苦,大便粘稠,小便黄。对于湿热患者,治疗重点为清仁汤、平胃散、连蒲饮、茵陈蒿汤、葛根芩连汤等。此外,还可以吃一些瓜类、西瓜、西红柿、黄瓜、绿豆、荷叶等。清暑利湿。
(注意:以上药物不得擅自服用。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
长夏饮食宜清淡少油腻少寒性,食物种类多样。脾虚的人可以多餐,长夏是脾胃消化吸收营养的最佳时间。所以,夏季饮食虽然要清淡,但食物要营养丰富,如鱼、蛋、奶、优质豆制品等。
脾旺四季无邪。
漫长的夏季天气湿热,使人心情烦躁,要保持养脾的好心情。轻松的心情对脾有好处,嫉妒、焦虑、体贴对脾不好。
自古以来,中医就有;四季脾旺则免于邪;说,脾主张;后天;而且长夏要保养脾胃,因为暑湿。湿肿皆属脾;脾主湿,所以祛湿的关键在于健脾。如果一年四季都能保持脾脏健康,几乎可以避开一切外邪,保持健康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