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相当于一个微动关节,由透明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组成,分布于腰椎之间。腰椎间盘退变或外伤引起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出来",压迫腰神经,造成腰腿放射性疼痛。医学界认为腰椎间盘突出属于<腰痛、关节痛”范畴。
疾病的起因
腰椎是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最活跃的部位,承受着来自上肢和躯干的重力,最容易劳损和外伤,腰椎间盘也是最脆弱的。一般认为腰椎间盘突出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生的,外伤是发病的重要原因。
腰椎间盘的生理性退变因素
正常椎间盘富有弹性和韧性,抗压能力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组织容易发生退变,这就是衰老的过程。一般认为,20岁以后,椎间盘开始退变,髓核的含水量逐渐减少,椎间盘的弹性和抗负荷能力也随之下降。其中纤维环、软骨终板、髓核均有病理性退变。
2创伤因素
创伤是椎间盘生理性退变或纤维环破裂时纤维环破裂的主要原因。如果腰椎间盘突然受到挤压或扭曲,导致髓核的压力增加,髓核可从纤维环的裂隙突出进入椎管。
病理变化
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突出前期
由于退变和损伤,髓核可变成碎片或瘢痕样结缔组织。变性的纤维环可能因反复损伤而变薄、变软或破裂。在这个阶段,病人可能有腰部不适或疼痛,但没有放射性下肢疼痛。有的人没病,但是一次大的暴力就能造成髓核突出。
2.突出时期
当椎间盘因外伤或正常活动压力增加时,髓核从纤维环薄弱或破裂处突出。突出物刺激或压迫神经根会引起下肢放射性疼痛,或压迫马尾会引起排便功能障碍。老年患者由于椎间盘退变,整个纤维环变得薄弱松弛,椎间盘可向周围扩散。
3.突出后期。
腰椎间盘突出后,如果病程较长,椎间盘本身及其他邻近结构可发生各种继发性病变。
腰椎间盘突出很折磨人,很多人一动就比较疼,不愿意动,时间长了会造成肌肉萎缩甚至瘫痪。
有朋友在后台留言,关于
艾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下面给大家集中介绍一下:
艾灸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主要是用来舒筋活络的。根据病因和症状,选择辨证取穴和重点
艾灸部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寒湿腰突
症状:腰部冷痛剧烈,每到下雨天或腰部感觉寒冷时加剧。痛在痛处温热,不宜侧身。休息时疼痛持续不减,或伴有下肢麻木和剧烈疼痛,疲倦乏力,或因四肢食物不足而腹胀。
穴位:肾俞、腰阳关、阴陵泉、委中穴、痛点。
;;肾俞: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向侧面开1.5寸【肚脐对应的位置是第二腰椎,棘突下缘向侧面开约2横指(食、中指)取穴。
;;阳关: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处(俯卧位,在腰部,两髂嵴连线与后中线的交点为取穴点。
;;阴泉: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凹部【坐位,拇指沿小腿内侧骨内缘(胫骨内侧)自下而上推,直至拇指触及膝关节,胫骨内侧向上弯曲的凹部为取穴部位。
;;c:在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和半腱肌腱之间。
;;痛点:(重点
艾灸部位)
血瘀腰突
症状:腰痛是刺痛,疼痛是固定的,晚上时轻时重,疼痛拒绝按压。轻的情况下,不方便俯仰;重者不能侧身,面色晦暗,口唇发黑,伴有下肢麻木疼痛,或下肢运动后出现短时针刺样的疼痛加重,或伴有血尿,病情突然,发病突然。有闪光史,挫折史,创伤史。
穴位:舒歌、肾俞、刺脘、雪海、委中、痛点。
;;舒歌: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距[与两肩胛骨下角的椎骨(第七胸椎)]1.5寸,距棘突下缘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穴位。
;;肾俞: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向侧面开1.5寸【肚脐对应的位置是第二腰椎,棘突下缘向侧面开约2横指(食、中指)取穴。
;;副颌:在骶骨内,髂后上棘下部,适用于第二骶后孔(俯卧,骨盆后方,从髂嵴最高点至骶角两侧下部。这是髂后上棘,与之齐平。髂棘中部为第一骶棘突,第二骶后孔在髂后上棘和第二骶棘突之间。这是选穴点。
;;血海:屈膝于大腿内侧,膝盖骨基底内端上方2寸处,当其为股四头肌内侧头膨出时,屈膝90 & deg左手手掌对准右髌骨中心,手掌平躺在膝盖上,拇指尖指向的点就是穴位。
;;c:在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和半腱肌腱之间。
;;痛点:(重点
艾灸部位)
肾虚型腰突
症状:腰痛表现为酸胀无力、按压摩擦,疲劳时更甚,常反复发作,伴有腰膝酸软,或心烦失眠、口干咽燥。或者看到手脚不温,气虚乏力。
穴位:肾俞、大肠俞、刺脘、委中、成山、痛点。
;;肾俞: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向侧面开1.5寸【肚脐对应的位置是第二腰椎,棘突下缘向侧面开约2横指(食、中指)取穴。
;;于: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相距1.5寸【两髂前上棘与脊柱连线的交点在第四腰椎棘突下,约2横指(中指、食指)为待选穴。
;;副颌:在骶骨内,髂后上棘下部,适用于第二骶后孔(俯卧,骨盆后方,从髂嵴最高点至骶角两侧下部。这是髂后上棘,与之齐平。髂棘中部为第一骶棘突,第二骶后孔在髂后上棘和第二骶棘突之间。这是选穴点。
;;c:在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和半腱肌腱之间。
;;成山:小腿后侧正中,中共中央与昆仑之间,小腿伸直或提足跟时,腓肠肌胃下方有一锐角凹陷处(腘窝横纹中点与外踝尖连线中点为取穴点。
;;痛点:(重点
艾灸部位)
腰椎间盘突出的预防
1、均衡饮食,蛋白质、维生素含量应高,脂肪、胆固醇应低,防止肥胖,戒烟戒酒。
2.工作时注意劳逸结合,姿势正确,不要久坐,剧烈体力活动前做好准备活动。
3、卧床休息,应选择硬板床,保持脊柱生理弯曲,坚持外敷四化汤舒窈安骨膏调理身体。
4.御寒保暖。
5.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运动系统疾病。预防原则要求减少运动,放松。
6.平时要加强腰背肌的锻炼,加强腰椎的稳定性。
7.这里推荐一套简单易学的腰背部肌肉锻炼方法:
(1)仰卧,双腿伸直轮流抬起,动作轻松快速。这样做8-10次,不会引起疼痛。
(2)仰卧,屈膝,大腿贴住腹部,双手抱膝,背部贴在床上,放松腰肌和下背部肌肉。然后分开双手,伸直双腿,做3-5次。
(3)仰卧起坐。如果仰卧起坐有困难,可以用双手床帮助。坐起后,不能向前弯腰。连续做3-5次。
以下六个问题提醒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要特别注意:
1.睡硬板床。睡硬板床可以减轻椎间盘的压力。
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腰部保暖,尽量不要感冒。避免受凉和吃生冷的东西,也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里,对腰不好!加强对腰部和背部的保护。
3.不要弯腰用力推(比如拖地& hellip)注意工作姿势,避免长期弯腰和过度负荷,以免加速椎间盘的病变。
4.运动过程中,压腿不要过度弯曲,否则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造成椎间盘突出。
5.急性发作期尽量卧床休息,疼痛期缓解后也要卧床休息。注意适当休息,也不要太累,以免加重疼痛。
6.在平时的饮食中,多吃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牛奶、乳制品、虾皮、海带、芝麻酱、豆制品等,这些食物也富含钙。常吃也有利于补钙,注意营养结构。
自我锻炼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急性期能保持正确的体位,可明显缓解疼痛症状,稳定病情。恢复期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有利于疾病的恢复,防止腰腿痛的复发。
急性期
(1)仰卧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睡在硬床垫上,仰卧时双膝微屈,腘窝下垫一个小枕头,全身放松,腰部自然落在床上。侧卧时,弯曲双膝和臀部,一个上肢自然放在枕头上。
(2)从卧位到俯卧位下床,用双上肢用力撑起,腰部伸向太阳穴,身体重心慢慢移到床边,一个下肢先着地,然后另一个下肢再下移,扶着青头站起来。
(3)坐直腰,椅子要有硬背。椅子的角度等于病人膝盖到脚的高度。坐姿时,膝盖略高于臀部。如果椅面太高,可以在脚下放一个踏板。
(4)如果从座位上起身,将下肢从椅子侧面向后方移动,保持腰部挺直,调整重心站立。
恢复期
恢复期的自我锻炼可以增强腰背部的肌肉力量,可以增加腰椎的活动度和腰椎的稳定性。
(1)仰卧,仰起骨盆屈膝仰卧位,以背部为支点,抬起骨盆,然后慢慢落下,重复20次。这个动作可以矫正骨盆前倾,增加腰椎曲度。
(2)仰卧屈膝,双膝触胸。用手托住膝盖,使其尽可能靠近胸部,但注意不要弓着背离开床。
(3)侧卧位,抬腿,侧卧位。大腿可伸直,下膝微屈,大腿侧抬起,再慢慢放下,重复数十次。
(4)爬行及双膝触肘,双膝及上肢撑起俯卧,腰部放松放松缓慢下沉。负重10次后,一侧下肢伸直,双膝弯曲使其尽可能接触同侧肘关节。重复15次。
(5)抬高仰卧位,双腿伸直,双手压在臀部下方,下肢慢慢抬起,双膝可微微屈曲。然后放下,重复15次。
(6)压腿坐在床上,一膝微曲,另一下肢伸直,躯干前倾压住伸直的下肢,再换另一下肢。这个动作也可以以站立姿势进行,下肢放在前面的椅背上。
(7)仰卧屈膝仰卧起坐,屈膝,收腹抬起躯干,双手触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