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灸
[概述]
旋转灸也叫熨灸。是指燃烧的艾条在穴位上方做往复旋转运动的一种灸法。这种灸法能给予患者大范围的温热刺激,使局部经络或穴位的功能得到改善,从而增强经络和穴位的治疗能力,加速疾病的恢复。
[功效]
温经、行气、活血、止痛。
【适应症】
可用于治疗大面积浅表病变,如神经性皮炎、银屑病、股外侧皮神经炎、浅表皮肤溃疡、带状疱疹、褥疮、风湿性关节痛、周围性面瘫、近视、白内障、慢性鼻炎、排卵障碍。
[艾灸材料的制备]
艾条、火柴或打火机、烟灰盒等。
【艾灸方法】
旋转灸有两种操作方法:
一种是平面旋转灸。将艾条一端点燃,然后在选定的穴位或部位进行熏灸。当局部有烧灼感时,在此距离做平行往复旋转灸,前后左右移动。每次艾灸20 ~ 30分钟。如果病灶较大,也可延长艾灸治疗时间,以局部潮红为度。此法适用于大面积病灶的艾灸治疗。
另一种是螺旋旋转灸。也就是说,艾灸棒的燃烧端是从最近的点或焦点由近及远呈螺旋状反复灸,以局部有暗红为宜。此法热性强,适用于病灶小的痛点和急性病的治疗。
艾灸的旋转速度可以根据患者的呼吸频率来控制,即患者每呼吸一次旋转一周。旋转的范围一般由待灸部位的大小决定。如果只施灸穴位,旋转直径一般不超过5cm。如果艾灸部位较宽,旋转速度可适当减慢。如果膝关节有病,沿髌骨灸可降低旋转速度至患者气息的二次旋转灸。艾灸时间一般在30分钟左右,但在人体的上部或背部可以减少到15分钟。
旋转灸还包括循经灸,即沿经络来回施灸。具体方法是:从待灸点沿经络方向来回施灸。牙痛的话,先艾灸合谷穴,然后顺着阳明经的方向艾灸到心脏,最后把艾条举回合谷穴,这是一次。然后进行下一轮循经艾灸,如此循环往复。步行距离一般为15cm。如果是在关节附近,步行距离要超过关节才能达到通关的效果。如果两个穴位相距较远,以15cm为计算标准,分几次做。不要灸太远。
[注意事项]
(1)由于旋灸远离皮肤,即使在面部、五官、大血管处也可酌情使用,临床应用范围广。
(2)艾条积灰过多时,离开人体,在施灸前将艾条吹走,以免艾条落在皮肤上造成烫伤。
(3)对于一些皮肤不敏感的患者和儿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时将手指放在艾灸部位,感受患者皮肤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整艾灸距离,避免烫伤。
(4)急重症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期不宜用旋转灸。
【经验总结】
中西医临床诊疗技术:;点燃艾条一端,靠近艾灸部位来回旋转移动,一般艾灸20 ~ 30分钟即可。;
【艾灸点评】
旋转灸也叫熨灸。这种方法总能使施灸部位感受到一种温和、持续、微弱的热刺激,但也有规律地加强(加热)和减弱(冷却)。这种可变的热刺激称为逐渐升温和逐渐降温。这种热刺激具有温灸和鸟啄灸的局部效果,可以刺激局部皮肤或穴位,也可以刺激经络。对局部疾病有一定疗效,对远处疾病有一定治疗作用。
艾灸多用于既有经络疾病又有脏腑疾病的情况。比如起病时间较长的痹证、痿证,这种病除了局部改变外,往往还有内脏的病变,采用穴位旋灸更有利于提高疗效。当有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时,如原来的慢性胃病,这次是由感冒或咳嗽引起的,就会更多地使用旋灸。也就是说,当艾灸足三里、中脘、列确、赵海和大椎时,旋灸可以提高疗效。
一般纯艾条,即纯艾条,是旋灸的主要艾条。近年来,临床上也将药用艾条用于艾灸,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如赵的雷火灸方法被广泛报道,用独特配方研制的艾条作为旋转灸,常用于治疗一些五官疾病和妇科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