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电话: 400-058-9777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加盟案例

咨询电话:15668010727

艾灸防治新型冠状病毒的建议方案 《艾灸品牌》

时间:2022-08-03 00:15:21   来源:爱灸堂

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属于感受天地间疫疠之气的寒湿瘟疫范畴。其病邪性质为夹湿的疫疠毒邪,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重症病例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
《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医传统疗法,特别是艾灸、推拿在扶助正气,提高免疫力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在我国传统民间医药学中,艾叶用于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历史,其具有驱毒杀菌、驱邪避讳作用。针灸专家组参照历代中医艾灸推拿防治疫病的文献,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常用穴位: 1.大椎 定位:俯伏坐位。后正中线,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疏风解表、清解里热 适应症:发热、咳嗽、咽痛等。 操作: (1)以指代针,拇指按揉此穴,酸胀为度,日两次,每次3~5分钟。 (2)伴有发热者取该穴,刺血拔罐效佳。 2.肺俞 定位: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能:调补肺气,补虚清热 适应症:咳嗽、气喘、鼻塞、流涕等。 操作: (1)以指代针,拇指按揉,酸胀为度,日两次,每次3~5分钟。 (2)取艾条一端点燃,悬于穴位上方3厘米处,行温和灸治疗,日1次,每次40分钟。 3.天突 定位:胸骨上窝中央凹陷处 功能:宣肺降气,利咽开音 适应症:咳嗽、气喘、胸闷、咽痛等。 操作:以指代针,食指指腹按揉,酸胀为度,日两次,每次3~5分钟。 4.云门 定位:胸前壁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功能:清宣上焦、疏调肺气 适应症:咳嗽、气喘、胸痛等。 操作:以指代针,拇指指腹按揉,酸胀为度,日两次,每次3~5分钟。 5.中府 定位: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云门下1寸)。 功能:清宣上焦、疏调肺气 适应症:咳嗽、气喘、鼻塞等。 操作:以指代针,拇指指腹按揉,酸胀为度,日两次,每次3~5分钟。 6.太渊 定位: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功能:清宣肺气,复脉通络。 适应症:咳嗽、气喘、咽痛、胸痛等。 操作:太渊-鱼际-少商为一直线,用食、中二指指腹,由太渊向少商直推为补肺经,反之则为清肺经。伴有发热、咳嗽以清肺经为主,以气喘、乏力为主症以补肺经为主。日一次,每次3~5分钟。 7.鱼际 定位: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功能:宣肺解表、清热利咽 适应症:发热、咳嗽、气喘、咽痛、失音等。 操作:以指代针,食指指腹按揉,酸胀为度,日两次,每次3~5分钟。 8.少商 定位:拇指桡侧,距指甲角0.1寸。 功能:醒脑开窍,清热利咽。 适应症:发热、咽痛、咳嗽、失音、昏迷等。 操作:(1)以指代针,拇指指甲掐揉此穴,酸胀为度,日两次,每次3~5分钟。 (2)穴位消毒,点刺出血,以血色变淡为度,清泄热毒效佳。 9.足三里 定位:仰卧伸下肢,或正坐屈膝。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功能:健脾和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 适应症:保健要穴,治疗咳嗽、气喘、心悸、气短、胃痛、腹胀、泄泻等 操作: (1)以指代针,拇指按揉,酸胀为度。日两次,每次3~5分钟。 (2)取艾条一端点燃,悬于穴位上方3厘米处,行温和灸治疗,日1次,每次40分钟。 10.神阙 定位:仰卧位。在腹中部,脐中央。 功能:回阳救逆,补肾培元。
适应症:保健要穴,治疗腹痛、泄泻、虚脱等 操作: (1)取艾条一端点燃,悬于穴位上方3厘米处,行温和治疗,日一次,每次40分钟。 (2)中等艾炷隔姜灸,每次3~5壮,日一次。 诸穴配合扶正固本、驱邪外出,提高机体免疫,起到防病保健作用。 二、针对出现的症状,我们也提出以下几个方案,供大家参考: 初期处方: 咳嗽:肺俞、太渊、云门、中府、天突 发热:大椎、鱼际、 咽痛:少商 操作方法:肺俞、太渊、云门、中府、天突等穴按揉或艾灸,每穴3-5分钟,每天1-2次;大椎、鱼际可刮痧或放血或按摩;少商穴点刺放血或点按,放血或刮痧三天1次,点按每天1-2次。 太渊穴: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常按或艾灸此穴具有补肺益气,止咳化痰,通经复脉的作用。 肺俞穴: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该穴艾灸可祛风散寒,按揉可清泻肺脏湿热。 天突穴:在胸骨上窝正中,按揉该穴3-5分钟,可宣肺止咳平喘。 云门穴:锁骨外侧端下方凹陷处,按揉该穴可治疗咳嗽、气喘。 中府穴:云门穴下一寸(约拇指末节长短距离),可改善咳嗽、胸闷、气喘等症状 鱼际穴: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日常用两手对搓,或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按压鱼际,感觉酸痛时,再稍稍坚持一会儿,能清泻肺热,增强肺功能。
大椎穴:该穴是退热的有效穴位,亦用于增强体质。常按此穴,能使机体气血运行通畅,提髙防病、抗病能力,点刺放血可有效泻邪热。 少商穴:手拇指末节挠侧,距指甲角1分,此穴点按或放血具有清泻肺火,驱邪外出,开窍醒神之功。 病后调理: 穴位处方:肺俞、足三里、太溪、三阴交 操作方法:以手指按揉上述穴位,以有酸胀感为宜,每穴3-5分钟,每天1-2次。因该阶段可有明显阴虚症状,请勿盲目自行灸疗,必要时咨询专科医师。(肺俞、足三里同上图) 肺俞:清泻肺脏湿热。 足三里:补中益气、通经活络、扶正祛邪。 太溪: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可滋阴益肾,清热生气。 三阴交:在内踝尖上直上3寸(约4指宽度),可补虚化湿。 上述几个穴位,操作方便,简单易行,大家在家可随时自我操作。 让我们行动起来, 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从自身做起, 提升自身免疫力, 共同携手打赢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战!

在中国传统民间医学中,艾蒿被用于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具有排毒、杀菌、驱邪、避讳的作用。针灸专家组参考了历代中医艾灸、推拿防治疫病的文献,并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提出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