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阳不足是肾虚的一个主要方面。肾又称元阳,是全身的真阳,是五脏六腑阳活动的原动力,是阳之本。比如《黄帝内经》里的“阳气,天若与日长,失其位,则寿短”,张静。
对于现在的很多人来说,补肾是一个十分受关注的话题。很多人觉得自己肾虚,也不去医院证实,就胡乱给自己吃补药,各种方法都用尽了,可是情况却不见好转。那么是否是方法选择的不对呢?当然补肾也需要一个过程,慢慢调理才能起到作用,想要补肾延年保健,艾灸疗法便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黄帝内经》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一方面表明灸法有特殊疗效,针刺灸法各有所长,灸法有自己的适应范围;另一方面,灸法还可补针药之不足,凡针药无效时,改用灸法往往能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保健灸法,古称;逆灸;,就是无病而灸,在人身体上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以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补益脏腑从而防病祛邪、延年益寿的养生方法,称为保健灸法。 如宋代窦材《扁鹊心书》说:;人至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能温,下元虚惫,动作艰难,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则心死。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肾阳不足
为什么艾灸可以补肾 肾阳不足是肾虚的一个主要方面。肾阳又称为元阳,为全身之真阳,是五脏六腑阳气活动的动力,一身阳气之根本,如《黄帝内经》;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张景岳所说;凡通体之温者,阳气也;一生之活者,阳气也。五官五脏之神明不测者,阳气也;。 人体其他的阳气如心阳、脾阳、卫阳均以肾阳为根本。卫外之阳气充足,则肌腠固密,营卫调和,可防御外邪之侵袭;脾阳健壮,就可运化精微,营养全身;心主一身之阳,心阳充足,则如万物被泽阳光,气血百脉通畅。 所以肾阳是生命之本,五脏阳气之根,即;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故阳气与人的衰老和疾病的发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阳精若壮千年寿;,;阳精若在必能生;此之谓也。也就是说,人之所以有疾病、衰老,其主要原因就是阳气虚衰,而养生灸的主要作用,就是培补阳气,益其真阴。所以,能够起到防病治病、抗衰老作用,使人之寿命延长。 艾草本身具有温经散寒之功,艾灸能使温热之气由肌表透达经络,又因经络和脏腑相互联系、络属之关系,致使通达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循环全身。 所选穴位如三阴交、足三里皆为肝、脾、肾经合穴,关元为任脉之腧穴,同时也是脏腑的募穴。特别是关元穴,是足三阴与任脉之会,又居下焦,真阴真阳关锁于此。 保健灸常用的补肾穴位 1,肾俞 功效:肾,肾脏也;俞,输也。该穴名意指肾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故名。 主治: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 2,足三里 功效:健脾益胃、补益气血。 主治:消化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免疫功能下降、疲劳、早衰。张杲的《医说》强调;若要安,三里莫要干;,意指反复灸足三里,可起到保健作用。 3,三阴交 功效:温肾健脾、祛湿利水、调经止痛。 主治: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 4,关元 功效:温肾健脾、补益固脱、散寒止痛、调经养血、保健延年。 主治:可用于阳痿早泄、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产后出血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中风及一切虚劳损伤。 5、太溪 功效:滋阴益肾,壮阳强腰。主治: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