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山穴又称鱼腹、玉柱,是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有;运水湿固脾土;的功能。俯卧位,下肢伸直,脚尖直上,腓肠肌呈人字形凹陷,取穴从其尖端下。
取穴方法:
取穴要俯卧位。承山穴位于小腿后侧正中,卫中穴和昆仑穴之间。小腿伸直或提脚跟时,腓肠肌肌腹下的尖角凹陷处为重点。
主治疾病:
承山穴的主要疾病有小腿抽筋(腓肠肌痉挛)、脚疲劳、膝疲劳、便秘、腰痛、腿痛、脱肛、痔疮等。此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本网站对该穴位的治疗有:穴位指压疗法治疗小腿痉挛。
补充内容:(国家选穴标准)
成山穴Ch & eacutengshān(BL57)
成山精确位置图
【取穴方法】人体的承山穴位于小腿后侧正中,卫中穴和昆仑穴之间。小腿伸直或脚跟抬起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
解剖:在腓肠肌腹侧结合部的下端;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股后动静脉;有腓肠内侧皮神经和腓深神经。
主治:痔疮、脚气、便秘、腰腿痛。
人体与大肠俞穴配伍治疗痔疮。
【针灸】直刺1;两英寸。
【别名】鱼肚,肉柱,伤山,鱼肠,肠山,鱼肚山,玉柱,鱼腰洞。
穴位含义:随膀胱经水下行的脾土颗粒在此凝固。
命名解决方案
成山洞
(1)成山。忍,忍,忍也。山,一堆土石,说明山洞里的物质是脾土。山之名,意为随膀胱经下行的脾土颗粒在此凝固。这个穴位的物质是脾土和水液的混合物,水液随膀胱经上来。到达该点后,水液体蒸发,干燥的脾土颗粒在该点周围沉淀。沉淀的脾土堆积如山,故名成山。
(2)鱼肚。这是从形象的角度来看穴位的气血特点。此穴中的物质是随膀胱经被水冲下的脾土,堆积在穴中,像鱼肚子里丰满的肌肉,故名鱼肚。鱼肚山、鱼肠、鱼腰的名字和鱼肚差不多。
(3)肉柱。肉是脾的家。柱者,柱也。柱名寓意膀胱经气血中的脾土物质积聚于此。此穴内物质为沿膀胱经随水冲下的脾土颗粒,干燥堆积于穴内,承载力大,故名肉竹。玉柱这个名字的意思和肉柱一样。
(4)伤山。伤,伤也。山,成堆的泥土和石头。山之名,意为阳热之风上行膀胱经,对穴位内固化的脾土颗粒危害极大。此穴物质为燥脾土颗粒,膀胱经上升的阳热风经过此穴。脾土颗粒中的水分和水分不足,就会被上升的风吹走而伤人,故名上善。
气血特点:气血物质是大地的脾土,天空的上升趋势。
【运行规律】风沿膀胱经向上运动,脾土则固定在穴位周围。
【功能】能运水湿固脾土。
【治疗】寒湿先泻后补或灸,风热先泻或水针。
通络止痛要诀
承山穴具有理气止痛、舒筋活络、消除痔疮的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肩周炎、落枕、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膝盖疲劳、便秘、痔疮、脱肛、痛经、腰痛、腿痛、小腿抽筋、下肢瘫痪、腓肠肌痉挛、腓肠肌劳损、脚疲劳、小儿惊风等。
点击山上治疗肩周炎。
承山穴配合调口穴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调口穴属于足阳明胃经,成山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两条经脉上行,相交于肩部,可有效治疗肩周炎。经常点这两个穴位还可以清除腿部毒素,平衡腿部线条,消除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带来的疼痛。
按压山体治疗落枕。
中医认为落枕的原因是膀胱经的逆气。承山穴是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有;运化水湿;的功效。所以刺激这个穴位可以调理膀胱经,疏通经气,消除症状。治疗时,患者应俯卧在床上,用拇指腹部按压承山穴。
点击成山治疗腿抽筋。
承山穴是人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当小腿肌肉痉挛时,可以通过按摩和拉伸痉挛部位的肌肉来促进血液循环。按这个穴位可以通腿脚经络,缓解症状。具体方法如下:用拇指按压承山穴,坚持到肌肉痉挛缓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