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电话: 400-058-9777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加盟案例

咨询电话:15668010727

五枢: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腹痛少\便秘 《美容加盟》

时间:2022-07-30 01:35:22   来源:爱灸堂

【取穴位置】在侧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方,横平脐下3寸处。

【解剖位置】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旋髂浅、深动、静脉;布有髂腹下神经。 【功能主治】阴挺,赤白带下,月经不调,疝气,少腹痛,便秘,腰胯痛。 【穴位配伍】五枢透维道、气海俞、阳陵泉对子宫全切术针麻。 【穴位治法】直刺0.8~1.5寸;可灸。 【附注】足少阳、带脉二经之会。 【所属经络】足少阳胆经
【穴名解说】 【五枢穴】属于足少阳胆经,足少阳、带脉二经之会。五为中数;枢为枢纽;即中枢之意。该穴为藏气之枢要,且居人身长度之折中处,故名五枢。 【穴义】气血物质由此出入带脉。 (1)五枢。五,代指东南西北中五方也。枢,门户的转轴,有开合功能,此指气血物质在本穴有出入的变化。五枢名意指气血物质由此出入带脉。本穴物质虽为带脉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但它并不一定循带脉下走维道穴,气血的流行出入受人体重力场及地球重力场二方面的作用影响,它因人体所处的体位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运行特征。当人体直立时,穴内的地部经水由本穴输向人体各部,而当人体平躺时它则循带脉向脊背后侧而行,本穴如同带脉气血外出五方及五方气血进入带脉的门户,故名五枢。 (2)玉枢。玉,金之类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肺金之气。枢,门户的转轴也。玉枢名意指本穴的地部经水在此不断气化。本穴物质为带脉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经水的流行走向虽与人体的体位有关,但经水还是在穴内不停地气化并生发出肺金特性的凉性水气,故名玉枢。 (3)足少阳带脉之会。本穴气血既属胆经又带脉,故为足少阳带脉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和天部的凉性水气。 【运行规律】地部经水当人体直立时循胆经下行,而在人体平躺时则循带脉流向脊背,天部之气则汇入肺气所在的层次当中。 【功能作用】调节经脉内外的经水。
【五枢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病症】便秘、少腹痛、腰胯痛,月经不调、阴挺、阴道炎、赤白带下,睾丸炎等。 【作用功效】五枢穴,调理下焦、调经止带。清肝泻热,益肾调经。 【古代记述】小腹痛,里急,阴疝,腰间痛,妇人下赤白。 【近人报道】腹胀,子宫脱垂。 【现代应用】子宫内膜炎、疝气、睾丸炎、便秘。 【穴位配伍】五枢透维道、气海俞、阳陵泉对子宫全切术针麻。 【方例】痃瘕:气海、五枢、气门、足三里、三阴交。肩脊痛:五枢、背缝。卵缩:五枢、归来。 【文献摘录】 《素问》:王注:足少阳、带脉二经之会。 《甲乙经》:男子阴疝,两丸上下,小腹痛,五枢主之。 《千金方》:主阴疝,两丸上下,少腹痛。 《中国针灸学概要》赤白带下:配带脉穴、气海穴、三阴交穴。 《针灸资生经》卵缩:配归来穴。 《神应经》痃癖:配气海穴、三里穴、三阴交穴、气门穴。 《针灸大全》寒疝:配临泣穴、委中穴、三阴交穴。 《标准针灸穴位图册》睾丸炎:配曲泉穴、太冲穴、关元穴。 《针灸临床经验辑要》无痛分娩,止腹痛方:配带脉穴、居髎穴、府舍穴、太冲穴。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针刺方法】五枢穴向外阴部斜刺1.0-1.5寸,酸胀扩散至耻骨联合及外阴部;五枢穴,直刺0.8-1.5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腹股沟部。 【艾灸方法】:五枢穴,艾条灸10-20分钟,五枢穴艾炷灸3-5壮。 【研究进展】对下腹部麻醉效果较好,如对阑尾切除术采用五枢、脾俞、京门,手术针刺麻醉率(I、II级),达到69.49%。另对子宫全切术,以五枢透维道、气海俞、阳陵泉等穴,不但取得较好麻醉效果,而且还可促进唾液淀粉酶活性增高。
【特定穴】足少阳、带脉交会穴 【定位】在侧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方,横平脐下3寸处。 【取穴法】 第1步:仰卧位; 第2步:确定耻骨联合:沿下腹部前正中线垂直向下推,可触及一骨头,此骨头即为耻骨联合; 第3步:将脐中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连线平分为5等分; 第4步:从该连线的上3/5与下2/5交点处作一水平线; 第5步:在骨盆的前上方可摸到一骨突起(即髂前上棘),该骨突起的前方和此线相交处,即为本穴。 【主治病症】 ①带下、月经不调、阴挺、小腹痛等妇科病证;②疝痛,睾丸炎;③腰痛,便秘。 【艾灸参数】 隔物灸艾灸时间:30-50分钟;温度:38-50℃; 艾条悬灸时间:10-20分钟; 艾炷灸时间:3-5壮。 【经验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附件炎、子宫内膜炎、子宫脱垂等。配太冲、曲泉主治少腹痛、疝气。

足少阳胆经、足少阳经、脉经之会。是五的中间数;作为中枢的枢轴;也就是中心。此穴为藏气之枢,是人体长短的折中,故名五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