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条灸,顾名思义,是将艾条点燃后,在穴位或患病部位燃烧的方法。艾条有两种,一种是纯艾叶制成的“没药艾条”,另一种是混有其他药粉的“药条”。
常见疾病实用灸法
祖国医学中的灸法,是经历几千年临床实践验证的有效的一种医疗方法。远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之说。所谓七年之病,是形容一些疑难顽固的慢性疾患,三年之艾,则表示用艾以陈者效力较好的意思……灸治的适应证很广,如哮喘、虚劳、伛偻、咳嗽、肿胀、痞块、泄泻、痢疾、呃逆、消渴、痫证、头风痛、痹证、癃淋、疝气以及儿、妇、外、伤各科的某些疾病,多至不胜枚举。 中医刺激经络的方法有很多种,时下艾灸法受到普通百姓的青睐,除了其特殊的疗效之外,还在于它的专业性要求不高,便于家庭操作。裘沛然教授同样对艾灸法情有独钟,专门撰文倡导,认为它;能起沉疴;。与此同时,裘老也提醒大家,艾灸疗法并不是随手就用那般简单,它同样需要一些基本知识。常见的艾灸疗法
(1)艾条灸 艾条灸法顾名思义,就是将艾条点燃后置于腧穴或病变部位上进行熏灼的方法。艾条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由艾叶制成的;无药艾条;,一种是掺入其他药物粉末的;药条;。药店销售的多为无药艾条,对顽固性疾病效果不太明显,有条件者可自制;药条;。在具体操作上,艾条灸法又可分温和灸、雀啄灸、熨热灸等。温和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距0.5~1寸左右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一般每处灸3~5分钟,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 雀啄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对施灸部位,似鸟雀啄米状,一上一下地进行艾灸。多随呼吸的节奏进行雀啄。一般每处可灸3分钟左右。 熨热灸:将点燃的艾条一端接近施灸部位,距皮肤0.5~1寸左右,平行往复回旋施灸,如熨衣服一般。一般每处灸5分钟左右。 (2)艾炷灸法
把艾绒做成圆锥形的艾炷,大的如半截枣核,小的如麦粒,把它在穴位上灸,就是艾炷灸。艾炷灸又分为化脓灸与非化脓灸两种。 非化脓灸:把艾炷放在穴位上点燃施灸,感到灼热时即去掉,一次可灸3~9壮,病情严重者可适当增加。 化脓灸:把艾炷放在穴位上点燃施灸,感到灼热时仍继续进行,直至艾炷烧及皮肤表面,使皮肤起泡充血或表皮红肿流水。灸破后表皮局部多会化脓,一般不需处理,化脓后结痂即痊愈。 (3)隔物灸法
又称为间接灸法,与直接灸法相对应,是指在艾火与皮肤之间放置隔热物的灸法,它并不是一种单独使用的灸法。根据间隔物的不同,又可分为;隔姜灸;、;隔蒜灸;、;附子饼灸;等类型。间隔物的制作很简单,以隔姜灸为例,只需将鲜姜洗净后切成2~3毫米厚的薄片,中间用细针刺成筛孔状,以利灸治时导热通气。艾条灸与艾炷灸均可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