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直肠、肛门粘膜下层、肌层的静脉回流障碍、淤积、静脉曲张而形成的单个或多个静脉结节。痔疮按以齿状线为界的痔疮部位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发生在齿线以上,排便时可从肛门脱出,也可不脱出,但常伴有便血;
外痔由痔的外静脉丛形成,在齿线下无法送回肛门,不经常出血;
混合痔在齿状线附近,有内痔和外痔两个特点。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湿热蕴结于大肠,或过食辛辣之物,或久坐站立,导致内生湿热,经络损伤,浊气血瘀顺肛而下,产生痔疮。
它的症状是:
肛门脱垂,肿胀疼痛,有时便血。
内痔生于肛门内(齿状线以上),外痔生于肛门外(齿状线以下),混合痔生于肛门内外。
如果反复出现便血,会导致贫血,出现头晕、眼花、乏力等症状。
痔疮长期不愈合,还会形成痔疮和痔漏。
俗话说的好;九痔;这可能有些夸张,但恰恰说明了很多人深受痔疮的困扰。经历过的人都知道,痔疮发作时站着和坐着的痛苦真的很难讲。
还有很多人有症状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得了痔疮。其实任何肛门内外突出的小肉都叫痔疮。痔疮是直肠末端粘膜下或皮下静脉肿大、曲张形成的静脉团。肛门齿状线以上的为内痔,齿状线以下的为外痔,两者兼而有之的为混合痔。痔疮之所以叫痔疮,是因为有炎症、肥大、肿痛、瘙痒、出血等。
外痔往往在肛门边缘有多余的皮瓣,不易出血,主要症状是疼痛和异物感。内痔可见排便后出血,颜色鲜红,附着在大便上。随着痔疮的发展,痔核可逐渐增大,排便时甚至从肛门脱出。
痔疮的主要原因是肛门静脉血液循环不畅。艾灸具有强大的活血化瘀作用,治疗痔疮再合适不过了。那么,我们都需要艾灸哪些穴位呢?
痔疮艾灸疗法图表
艾灸可以用以下穴位治疗:
第一天:成山穴、二百穴、神阙穴。
第二天:葛玉穴、雪海穴、神阙穴。
第三天:中脘、占中、足三里。
第四天:百会、涌泉、神阙。
注意:艾灸循环施于上述穴位,每个穴位艾灸30分钟左右;艾灸四天后停一天。在局部患处涂抹草油或甘露水后,持艾条,挂灸10分钟左右。将甘露水涂于局部患处,再用艾条挂灸10-15分钟。
为方便起见,可脱下内裤坐在中间有孔的凳子上,将肛门对准孔,将点燃的艾条放入艾灸盒内,对准孔,每次熏蒸肛门30分钟,每日一次。
除肛门外,以上穴位均可轻轻艾灸,每个穴位艾灸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可休息1天。痔疮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痔疮的治疗也是如此。只要大家坚持,一定会有所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