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 头晕为高血压最多见的症状。有些是一过性的,常在突然下蹲或起立时出现,有些是持续性的。头晕是病人的主要痛苦所在,其头部有持续性的沉闷不适感,严重的妨碍思考、影响工作,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当出现高血压危象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时,可出现与内耳眩晕症相类似症状。 头痛 头痛亦是高血压常见症状,多为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胀痛,甚至有炸裂样剧痛。常在早晨睡醒时发生,起床活动及饭后逐渐减轻。疼痛部位多在额部两旁的太阳穴和后脑勺。 烦躁 高血压病患者性情多较急躁、遇事敏感,易激动。心悸、失眠较常见,失眠多为入睡困难或早醒、睡眠不实、恶梦纷纭、易惊醒。这与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记忆力减退 早期多不明显,但随着病情发展而逐渐加重。因颇令人苦恼,故常成为促使病人就诊的原因之一,表现为注意力容易分散,近期记忆力减退,常很难记住近期的事情,而对过去的事如童年时代的事情却记忆犹新。 辩证类型 肝火上亢 治则:平肝潜阳 处方:取足厥阴、少阳经穴为主,如太冲、风池、光明、阳陵泉、侠溪等穴。 阴虚阳亢 治则:滋阴潜阳 处方:取足厥阴、少阳、少阴经穴为主,如肾俞、太溪、行间、太冲、三阴交等穴。 痰湿淤阻 治则:化湿祛痰 处方:取阳明经穴为主,如丰隆、足三里、合谷、曲池、解溪等穴。 简易灸法 看完这么多的辩证类型,估计有不少朋友头都大了,在此的话,给大家两个比较简单的穴位,艾灸之后或者是按揉之后也能起到调控血压的效果。 穴位推荐:百会穴,太冲穴 1.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处,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穴。
2.太冲穴,位于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拇趾、次趾夹缝向脚背方向二横指,即是太冲穴。 艾灸治疗高血压给你两个相对简单的穴位。艾灸或按摩后,还能起到调节血压的作用。推荐穴位:百会穴、太冲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