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风是指产后感受外邪引起的疾病。轻度头痛和畏寒者有时会出现发热、心闷、干呕和出汗等症状。治疗产后风的穴位: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产后受风指产后感受外邪而引起的疾患。轻者头痛恶寒,时见发热,心下闷,干呕汗出等。重者发热面赤,喘而头痛,甚则牙关紧闭,角弓反张,不省人事等。产后受风表现为产后眩晕、头沉或疼痛,腰部、膝盖、脚腕、手腕等发麻、发痛,冒冷汗,身体发冷,哆嗦等症状。尤其是,如果患上产后风,就会阻碍子宫的血液循环,出现瘀血,降低生殖器官及泌尿系统的机能,影响下肢的血液循环。 治疗产后受风的穴位:中脘穴、神阙穴、关元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 一般艾灸: 01 中脘穴 中脘穴的位置: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在肚脐正上方4寸(6横指宽)处。施灸方法:回旋灸。被施灸者仰卧,施灸者站于一旁,手执艾条以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复或反复旋转施灸。 施灸时间:每日灸1~2次,每次灸10~15分钟。 作用功效:增强胃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02 神阙穴 神阙穴的位置:神阙穴位于肚脐的正中。
施灸方法:此穴位需两人配合施灸。宜采用温和灸。施灸时,被施灸者仰卧,施灸者站或坐于一旁,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在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作用功效:调和阴阳,调理气血。 03关元穴 关元穴的位置:关元穴位于肚脐正下方3寸(4横指宽)处。
施灸方法:此穴需两人配合施灸,宜采用回旋灸的方法。施灸时,被施灸者仰卧,施灸者站或坐于一旁,手执艾条以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处施灸,左右方向平行往复或反复旋转施灸。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5~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作用功效:培元固本。 04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的位置: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肌上,左右腿各有一穴。取穴时,可将同侧手掌心正对膝盖骨中心,五指微张自然下扶,无名指指尖所触的凹陷处就是足三里。 施灸方法:温和灸。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施灸,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灸15~30分钟,10天为1个疗程。 作用功效:强壮和保健机体,改善机体对营养成分的吸收,增强免疫能力。 05 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的位置: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左右腿各有一穴。取穴时,在小腿内侧,从突起的踝骨向上量约4横指宽处的骨骼后侧边缘就是三阴交,按压时会稍微感觉疼痛。 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或隔日灸1次,每次灸15~30分钟,10天为1个疗程。 作用功效:调理脾肾。 生活妙招 中药中的产后补药对补充产妇气血、帮助产后快速恢复、预防产后病效果显著,但必须在恶露排净的产后3周后服用。恶露全部排出之前服用补药反而会诱发产后风。要治疗产后中风,可以煎服具有补充体力之功效的人参、黄芪、当归、熟地黄之类的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