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壮医药线点灸又称壮医药线点灸,是流传于广西壮族的一种民间疗法。它是用产于广西壮族地区的芝麻卷制成药线,再放入珍贵的药液中浸泡加工,然后点燃线头,直接施灸于患者体表的某些穴位或部位,以疏通气道、谷道、水道,调理龙路火道之气,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一种灸法。
[功效]
温经散寒,祛风止痒,行气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适应症】
顶网
艾灸专家表示,壮医药线点灸用于畏寒、发热、肿块、疼痛、瘙痒、感冒、帕金森病(帕金森病)、失眠、慢性咳喘、阳痿、周围性面瘫、各种疼痛综合征、腱鞘囊肿、乳腺增生、外阴白斑、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风疹、厌食、遗尿、麦。
[
艾灸准备]
生南星、生半夏、生川乌、生马钱子、生大黄、苏木、乳香、红花、生草乌、没药、三棱、莪术、威灵仙、骨碎补、羌活、独活各10克、50%乙醇1000毫升、麝香1克、雄黄、吴茱萸粉、樟脑、麝香99。
壮医药线点灸
【
艾灸方法】
药酒制备:①将生南星、半夏、川乌、马钱子、大黄、苏木、乳香、红花、草乌、没药、三棱、莪术、威灵仙、骨碎补、羌活、独活用1000毫升50%乙醇浸泡30天,过滤,加入1克麝香,密封保存。约500克可浸入的药物线。②取适量雄黄、吴茱萸粉、樟脑、麝香用95%乙醇浸泡,制成20%雄黄酒备用。
制作药线:取苎麻搓成直径0.25-1毫米、长15-30厘米的线,浸泡在药酒中。一般需要浸泡8 ~ 15天,也有报道称可用雄黄酒浸泡24小时。然后密封保湿,使用时取出。药线有三种,1号药线直径为1mm,多用于冬季。2号药线直径为,0.7mm,是最常用的。适用范围广,适用于各种疾病和证候。3号药线直径0.25mm,用于烧灼皮肤嫩薄、耳穴、儿科病人。线的长度是30厘米。
穴位选择:
梅花穴:根据局部肿块的形状和大小,沿其外围和中间选择一组穴位。这组穴位呈梅花状,故名梅花穴。主要用于外科和内脏包块疾病。
莲花穴:根据局部皮肤病变的形状和大小,沿其周边和病变部位选择一组穴位。这组穴位呈莲花状,故名莲花穴。主治癣疹类疾病。
向日葵穴位:根据局部皮肤病变的形状和大小,沿其周边和病变部位选取一组穴位。这组穴位呈葵花状,故名葵花穴。主治顽癣、皮疹类疾病。
淋巴结:炎症发生在淋巴结附近或周围,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以肿大的淋巴结顶为点。
痔疮顶穴:以外痔顶部为穴。
长子穴:以第一个皮疹或最大的皮疹为穴。主要用于治疗皮疹疾病。
定期合穴:选择各关节常用的穴位,如膝关节处的膝眼(小腿鼻穴)。
下迎香穴:选择项英点与高踞点连线中点处的点。
点闭合:在鼻孔外缘与嘴唇之间的连线、鼻孔外缘与乳鸽之间的连线、嘴唇之间的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形的中心进行点选择。
鼻穴:取穴在鼻梁两侧凸出的高骨处。
新取穴:风池穴直下,第四颈椎旁约1寸,取穴在斜方肌外侧凹陷处。
周四穴:神阙穴(脐中)为中心,上下左右各1.5寸。共有4个穴位,作为一个成套使用。胃肠疾病的适应症。
关元穴:脐下3.5寸处,即关元穴下0.5寸处。
膀胱3点:在因尿潴留而肿胀的膀胱上缘取左、中、右3点。有尿潴留的迹象。
止呕穴:指鸽尾与钟山连线的中点。
外脊穴:拇指向上翘时取第一掌骨凹陷处的穴位。
反哺穴:手背上,点食指这个关节的中点。
取穴:在手背上,选取食指第二关节中点处的穴位。
中背穴:手背的穴位,指的是这个关节的中点。
不取穴:取穴在手背无名指第二关节中点。
外宫穴:选择手背上与劳宫穴相对的穴位。
拇指选穴:选取两拇指指尖的穴位,距离指甲约0.5寸。
岩口穴:两拇指相对指腹点穴。
肩前穴:悬臂,取腋前皱襞顶与肩骨骺点连线中点处的穴。
十六总火穴:治疗急危重病人的一组特殊穴位。这些穴位包括赞主、头尾、风池、中冲、足三里、①翼唇:取穴于鼻翼至上唇垂直线的中点。②背面八点:从风门与大樟树连线处等分5个等分点,在两等分点交界处各取一点,每边4点,共8点。③甲角穴:打开趾甲外侧旁的红白肉区,左右各选一穴。④肘穴:选取肘后鹰头后凹陷处的穴位。
上强穴:选取长强穴上方凹陷中心的穴位。
足趾穴:取穴于足趾背侧关节处。
手臂取穴:取穴于上臂外侧三角肌下中心。
东风穴:取穴于颏三角肿大的颌下淋巴结处。
取穴原则:;寒手背肿于梅,软筋痛顺麻络,只痒病捉长子,每病灸足不出户;即(1)凡是有畏寒症状的疾病,都要选择手穴为主。②对于发热、体温升高的疾病,背部取穴为主。③对于所有的痿证和瘫证,都应以痿证和瘫证的腧穴为主。④疼痛证以痛点及邻近穴位为主。⑤对于不敏感综合征,选取该部位经络的中心点作为主穴。⑥对于各种瘙痒综合征,以第一痒部位的穴位为主。⑦每肿块取局部梅花穴;对于癣、疹类疾病,取局部莲花穴或葵花穴。
艾灸: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线的一端,露出线头1 ~ 2 cm,将露出的线头点燃。有火焰就一定要熄灭,只要线头上有火花。将火星线的末端指向选定的穴位,顺应手腕和拇指的屈曲,用拇指(指尖)平稳、灵活地将火星线的末端直接按压在穴位上。一被火扑灭,就会变成一个支撑点,一般每个穴位
艾灸都会是一个支撑点。
艾灸的地方可能会有轻微的灼热感。
艾灸量视病情而定。一般急性病疗程要短,慢性病疗程要长;慢性病治疗间隔时间要短一些,一般2 ~ 3天。间歇期内病情持续好转,称为后效,间歇期可适当延长。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如乳腺小叶增生,肿块消失后,需要继续治疗一个疗程,以巩固疗效。
[注意事项]
(1)
艾灸前,宜选择适当的姿势,一般为坐或卧。
(2)
艾灸时,一定要掌握好温度。
艾灸的时候,在线丝最盛的时候点一下时机,珠子要点着,不能压平。
(3)操作者必须掌握;轻的要轻,重的要重;原理,火星接触穴位的时间短则轻,老年人则重。所以你快按按钮的话,珠火碰到穴位就会轻一点。慢慢按,重要的是珠火要长时间接触穴位。
艾灸手法的原理也可以概括为:快宜轻,慢宜重;。即轻症和重症。
(4)指导患者配合治疗,如胃肠道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控制饮食。
(5)
艾灸后局部有烧灼感或瘙痒感,不要用手去抓,以免感染。
(6)眼球区及孕妇禁用
艾灸,虚热证慎用。
【经验总结】
(1)实用针灸疗法的精髓:;偏头痛的治疗:取穴:头尾、臧珠、石奎(手背食指指间关节处)。操作:药线:选用具有止痛、活血、舒筋活络功效的中药,独活80克,红花80克,威灵仙100克,半夏100克。将饮片干燥后研成粗颗粒,用2000毫升75%的乙醇溶液浸泡25天,然后将直径约0.7毫米的麻线250克放入药液中浸泡20天,然后取麻线放入少量药液中备用。
艾灸时,用手指将线头露出,在酒精灯上点燃,有明火时灭火。把带火花的线头对准穴位皮肤就行了,一般等火灭了再去。这是1强,每个穴位2强,每天一次。疗程:10次为一个疗程。;
(2)内病外治法:;帕金森病的治疗:处方:脑护、百会、沈竹、肝俞、胆俞、伤俞、刺俞、梁丘、福绵、印石、足三里、阳池、手三里。操作:用浸过药的玄麻线,点燃后直接烧灸所选穴位,每次用火熄灭,每穴1壮,每日1次。;
(3)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技术操作规范及应用研究;药线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将带火星的药线接触穴位皮肤,然后迅速取下进行针刺。取上肢合谷、内关、曲池,下肢三阴交、足三里、成山。腰以上加枳钩穴,腰以下加阳陵泉穴。
艾灸两个穴位可以强身健体。疱疹局部用外周灸,即选择局部疱疹及周围皮肤,每日一次。;
【
艾灸点评】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流传于壮族的一种民间疗法。它是将广西壮族地区生产的芝麻卷制成药线,浸泡在名贵的药液中,点燃线端,直接施灸于患者体表的某些穴位或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由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亚热带,气候炎热、多雨、潮湿,肺结核、痢疾、毒、毒是壮族聚居区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壮族人民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创造或应用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药线灸是壮族医生的一大特色。这种灸法不仅可以治疗内脏疾病,还可以治疗体表各种疾病。不同的疾病、不同的证候可应用不同的灸法:耳穴灸多用于实证、热证或血瘀证,如外感发热、头痛、运动综合征、痛经等。梅花灸适用于体表良性肿块、异物、皮肤病变,如乳癖、腮腺炎、带状疱疹、股癣、外痔等。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广西壮族自治区针灸工作者的发掘、整理和规范,并通过广西中医学院壮医研究所和壮医诊所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推广应用到国内其他省市和港澳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