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电话: 400-058-9777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加盟案例

咨询电话:15668010727

古籍中的艾灸简介 [大健康项目]

时间:2022-07-12 00:20:55   来源:爱灸堂

金匮要略被古今医家誉为方剂学的始祖,医家的经典,治疗杂病的典范。该书由学院出版社编辑、出版和发行。

上述疾病主要是内科杂病,还有部分外科妇产科疾病。《金匮要略》也是我国早期诊治杂病的专著,是仲景创造性辩证理论的代表作。古今医家对此书推崇备至,称其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典、杂病之典范。《金匮要略》这本书的书名,寓意其重要性和珍贵性,“梗概”和简洁性,表明这本书的内容是必不可少的,是有价值的,应该认真保存和应用。

《金匮要略》共收方262个。方剂的特点与《伤寒论》相同。收集到的处方大多疗效较高。如大柴胡汤、泻心汤、大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季芳黄芪汤、季芳茯苓汤、鳖甲万剑、当归生姜羊肉汤、半夏厚朴汤、厚朴吴起汤、茵陈蒿汤、陈印五苓散、甘麦大枣、大枣汤、肾气丸、麦门冬汤、大力大枣谢飞汤等。因所含方剂具有味精、配伍严谨、主治明确的特点,被后人誉为“万法之祖”,或曰”。方》,是后世方剂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伤寒论·杂病》被抄讹后失传,伤寒部分由晋代神医王叔和收集、整理、编辑,形成《伤寒论》一书。那时候杂病都丢了。

【/h/】《金匮要略》第3卷,25篇,第2至22篇介绍各种病证的脉诊,主要是内科疾病,讨论要领,为读者提供一些基本的辨证论治和方药配伍原则。它是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础著作之一。本书重点介绍了痉挛、湿邪、百合病、狐狸精病、阴阳毒、疟疾、中风、血瘀、虚劳、肺痈、上气咳嗽、豚气跃动、胸痹心痛、气短、脘腹胀满、寒疝、饮食、风寒积滞、痰多、口渴、口渴等内科病证。同时还讨论了外科和外伤疾病如痈、肠痈、浸疮、刀斧伤等。此外,还有一本妇科疾病专著。全书分疾病篇,论述每种疾病的不同症状和不同治疗阶段,并“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临床实践,便于后世医家分析比较,学习掌握治疗中的循环机活法。此外,书中还有其他论述,如脏腑经络的病脉、调养养生、饮食卫生、饮食禁忌和食物中毒的防治等。

古代伤寒论之一《金匮要略》是北宋翰林学士王铸在翰林院书库中发现的。全书三卷,第一卷是辨伤寒,第二卷是论杂病,第二卷是录方子。北宋以后,校正医书局的林翼等人根据当时保存的竹简文字重新编辑校勘,以杂病内容为主,仍修订为三卷,改名为《金匮要略》。有25本书,262个处方,60多种疾病。

《金匮要略》总结了东汉以前丰富的诊疗经验。当时对各种疾病病因的认识已经明确分为三类,体虚感外邪,从经络传入脏腑(所谓“内因”)居发病首位。重视四诊结合,注重脏腑经络的辨证,结合补气血、养阴五行学说。在治疗方面,强调预防和早期治疗,称为“病前工作”。强调治病一定要顾全全身,调整脏腑功能。

金匮要略是中医经典古籍之一。是东汉3世纪初张仲景所作,属于《伤寒论》原16卷“杂病”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