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艾灸可以保护身体,是非常好的养生方式,但是还是有很多朋友一直不敢尝试艾灸,其中不乏女性朋友。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因素是他们害怕自己的皮肤起水泡甚至溃烂留下疤痕。
水泡出现后,由于平时不注意破水泡,容易引起感染化脓。直接艾灸时,艾灸后几天内艾灸部位也会有化脓现象。中医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艾灸刺激了人体的免疫力,化脓是伤口处的细菌被人体清理后的产物。
实践表明,对于直接灸后有化脓现象的患者,说明治疗效果好,身体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对于直接灸后无化脓现象的患者,说明躯体疾病严重,患者自身能力不足,疾病治疗效果不好。朋友们在艾灸的时候,如果有顾虑,应该避免直接艾灸,但是对于保健来说,直接艾灸要比温和艾灸有效的多。如果决定做直灸,就要在心理上接受化脓的现实。
其实起泡是正常现象。如果艾灸时出现起泡,不用担心,也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其实起泡对身体的健康是非常有益的,但是你要注意不要被感染。艾灸利用艾草疏通经络的特性来调节身体系统。艾灸结束了,由于水泡的存在,对经络的刺激还在继续,相当于艾灸的效果,所以这是一个好现象。一般水泡不需要治疗,更不用说刺破了。时间长了,水疱会缩小直至消失,从而不留疤痕。
一般温和的艾灸是不会起水泡的,因为艾条或艾灸盒在艾灸过程中可以随时调整,避免艾灸点皮肤温度过高。这就需要朋友们注意,一旦皮肤感觉过热,就要及时调整,因为当皮肤温度过高时,神经传导需要一定的时间,实际的皮肤温度比感觉要高得多。不及时调整会起水泡。尤其是艾灸盒,紧贴皮肤,感觉过热一定要及时调整,不然肯定会起泡。
第一,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因为一时的创伤就盯着自己的伤口。溃烂后不要随意触摸,以防细菌感染,也不要剥去表面的疮皮。疮皮对伤口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伤口感染。到一定程度后,脓液自然会把疮皮推出来。
姜灸容易起泡,因为艾炷直接放在姜片上。几经强攻,姜片里的水温升得很高。把艾炷拿走后,姜片仍然保持高温作用于皮肤,直水泡难以避免。隔姜灸,第一,注意较小的艾炷,勤换姜片,可以避免长时间高温对皮肤的伤害;第二,切姜片,放置一段时间,这样里面的水分少,艾灸时产生的蒸汽也少,会减少起水泡的机会。
对于艾灸穴位的化脓现象,恢复期一般较长,治疗不当会留下几年都不会消失的深紫色疤痕。这也是很多朋友尤其是女性朋友不愿意练艾灸的主要原因。在实践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最大程度地消除疤痕的影响:
许多古代艾灸书籍指出,水泡化脓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和健身。但现代人主要是担心水疱、化脓对皮肤造成感染和损伤,影响日常活动,暴露部位留下疤痕不美观。对艾灸引起的水泡、化脓进行科学处理,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对人的正常活动造成影响,有助于艾灸达到良好的健身和治病的目的。
艾灸有很多好处。它不仅可以治疗和预防疾病,还可以改善身体。但是很多人对艾灸的副作用束手无策,那就是如何处理灼烧引起的水泡和化脓。本文介绍治疗方法,告诉你怎么做艾朱。让我们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