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
温中,行气,散血,解毒。
【适应症】
用于疮疡肿痛、疮疡、痢疾、痔疮等症。
【施灸准备】
中等艾炷,韭菜,纱布,镊子,火柴,线香,灰盒等。
【施灸方法】
取半嫩连根韭菜适量,将其切碎捣烂,放入洁净纱布挤去多余的水分,并压制成厚约0.5cm,直径约3cm的币状圆饼。将饼置于所灸穴位或患处。上置中等艾炷,用线香火点燃施灸。每次灸3~5壮,每日或隔日1次,5~7次为1疗程。
【注意事项】
(1)隔韭菜饼灸用的韭菜应选用新鲜的半嫩韭菜,不可用过嫩的或过老的韭菜,宜现切现用。
(2)韭菜饼的厚薄,宜根据所灸部位和患者所患病证而定。一般而言,面部等较为敏感的部位,韭菜饼可厚些;而急性或疼痛性病证,韭菜饼可做得薄一些。
(3)施灸后局部皮肤仅有微红灼热现象的,很快就可消失,无需处理;若因施灸过重,皮肤出现小水泡,只须注意不擦破,可任其自然痊愈;若水泡较大,可用经过消毒的针刺破放出水液,待其吸收愈合。
【经验辑要】
(1)《疡医大全》:;疮毒溃后,风寒侵袭,作肿痛者,用韭菜杵烂,炙热,敷患上,冷则易之。或捣成饼,放患上,艾圆灸之,使热气入内。;
(2)《中国灸法治疗学》:;治疗痔疮肿疼:令患者洗净患部后,即用鲜韭菜饼1个置于疮痔上,上放艾炷灸之。每次灸5壮,隔日一次。;
【灸法备注】
韭菜又名壮阳草、长生草、洗肠草等,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种子和叶等入药。其味辛;性温。归肝、胃、肾、肺、脾经。具健胃、提神、止汗固涩、补肾助阳、固精等功效。《本草纲目》谓其:;生汁主上气,喘息欲绝,解肉脯毒。煮汁饮,能止消咳盗汗。韭籽补肝及命门,治小便频数,遗尿。;《本草拾遗》又云其;温中,下气,补虚,调和腑脏,令人能食,益阳,止泄臼脓、腹冷痛,并煮食之;现代研究表明,其含有挥发油及硫化物、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B、维生素C等。具有健胃、提神、温暖作用。其根、叶捣汁可用于消炎止血、止痛。适用于尿频、阳痿、遗精、下痢、腹痛、妇女月经病、带下以及跌打损伤、吐血、鼻衄等症,中医学上经常用于补阴虚,精关不固等,是男子女子房事后常见病的最常用食疗菜。由于隔韭饼灸具有温中行气、散瘀、解毒等功效,故此灸法可用于治疗疮疡、痢疾、痔疮等症。但由于此灸法临床上使用不便,而且韭菜又有一定的时令性,所以现代临床上已很少采用隔韭饼灸治疗诸病。 韭菜饼隔灸也叫韭菜饼隔灸。是用韭菜做的圆饼做屏障的一种灸法。这种艾灸方法在《清代顾世诚选药》卷八中有详细记载:“疮毒崩后,风寒发作,肿痛者用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