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是指用明火燃烧、烘烤(物体或人体)。楚国人用明火烧龟甲占卜,叫烧龟,对人体艾灸叫强身。后世的艾灸总是以“壮”为计量单位,大概就是源于此。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艾条灸。
两千五百年前, 人们边采撷艾草边吟唱着这样的诗句: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 如三岁兮!; (《诗经·王风·采葛》) 为什么这样一种普普通通的草本植物, 却深得人们的喜爱与赞颂。 她的魅力究竟从何而来? 今天,跟着艾灸TOP网小编一起进入艾的世界一探究竟吧!艾灸
艾是灸的原料!或许你对艾灸并不了解,但你一定知道针灸。其实,平时我们耳熟能详的;针灸;是个复合词,;针;和;灸;指的是中医的两种疗法;;;针;指针刺,;灸;指灸法。我们平时总是误以为针刺就是针灸,殊不知;针灸;除了;针;之外,还包括;灸;。《说文解字》:;灸,灼也。; 灸指的是用明火贴附着(物体或人体)灼烤。楚国人用明火灼烤龟板占卜叫做灼龟,灸人体就叫做壮。后世用艾灸时总是以;壮;为计量单位,大概由此而来。 现在在日常生活中艾条灸和隔物灸用得比较多,两者虽然都没有直接贴着皮肤灼烧,但依照惯例同样被称为;灸;。 关于艾,《说文解字》中说:;艾,冰台也。;《博物志》:;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于后承其影,则得火。;艾这种植物又叫冰台,为什么叫冰台呢?是因为古人把冰削凿成圆形的凸透镜,把凸透镜放在阳光下,把干燥后的艾绒放在凸透镜聚焦阳光的焦点上引燃,就可以得到火了。 为什么一定用艾绒来取火呢?因为干燥后的艾绒很容易燃烧,燃起来又不容易熄灭,且燃烧比较缓慢,自然使取火更加容易。 传说,先人们在用火过程中,因偶尔不慎灼伤,结果却使身体的一些病痛得到意外的减轻或痊愈,多次的重复体验后,于是便主动以烧灼之法来治疗一些病痛,因而逐渐产生了灸疗法。有一次,某个人的病痛实在是太严重了,他痛得等不及去找树枝或者别的东西来点燃,直接就用身旁作为引燃物的艾绒来灸治。这一灸,嘿,比以往用任何材料的灸治都有效,火力温和持久,直达经髓。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艾灸就这样传开了。 清代医学家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这样写到:;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亡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并提到用艾做灸疗的作用:;以之艾火,能透诸经除百病。; 所以,灸,离不开艾。 艾之家族 艾草晒干后,千锤百炼制成艾绒,艾绒可做成艾炷、艾条。
艾绒 艾绒是由艾叶晒干捣碎制成的,是施灸必用的物品。一般来说,用新艾施灸,火烈且有灼痛感,而用陈艾施灸,灸火温和,灸感明显,疗效好。《本草纲目》记载:;凡用艾叶需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所以,在选用艾绒时,应该用陈艾尔不用新艾。 艾绒分为青艾绒、陈艾绒和金艾绒三种,老中医会根据病因选用青艾绒或陈艾绒,金艾绒为艾绒中的极品,用途广泛,但价格昂贵。在家庭使用艾绒时,最好选用陈艾绒,因为艾火温和,不会造成灼伤。 如何选择艾绒,识别艾绒呢? 一捏。好的艾绒中没有枝梗或其他杂质,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起一撮,能成形。 二观。陈年艾绒的颜色应该是土黄或金黄,艾绒中杂有绿色的,说明是当年艾。 三闻。陈年艾绒闻起来有淡淡芳香,而当年艾闻起来有青草味。 四看。好的艾绒燃出的艾烟淡白,不浓烈,气味香,不刺鼻,用其制成的艾条在点燃后,燃出的艾烟向上。 艾条 艾绒制成的艾条点燃后,熏灸身体相应的穴位,能治病防病,安全可靠,易学易用,特别适合于家庭治疗和保健。病症无论寒热、虚实、阴阳、表里均可施灸,可以说,艾灸广泛地应用于各科疾病治疗与保健。 一般艾条长为26厘米,卷成圆柱的直径约为1.5厘米,都是单纯由艾绒制成的,但有些艾条则是在艾绒之中添加了一些中药,这样的艾条称为药条。 区分艾条好坏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看形。好的艾条外形整体,比较结实而不松散。 二闻味。好的艾条其味方向,没有当年艾的青草味。 三看火。好的艾条,火力柔和不刚烈,弹掉艾灸,看上去是红彤彤的,用其施灸时,有热气的熏烤感而不是火烧感。 四观烟。好的艾条,其艾烟淡白,不浓烈,不刺鼻,气味香。 【注意】 1、霉变的艾条不要用。霉变的艾条有霉变气味,燃烧后的气体有较强的霉味,使用后轻则头疼头晕,重则伤害身体。 2、肺纯棉纸包装的艾条不要用,因为劣质纸张对身体有害。 3、含有粉尘、枝梗和杂质的艾条不能用,因为艾条中含有枝梗会出现爆燃,从而灼伤肌肤,损伤经脉。 艾炷 艾炷,是由艾绒制成的圆锥形艾团,供灸治用,其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而定,小的如同米粒,可以用于直接灸,大的犹如蚕豆,可以用于间接灸。一般来说,每燃完一个艾炷,称为一壮。 《扁鹊心书》说:;凡灸大人,艾炷须如莲子,底阔三分,务要坚实;若灸四肢及小儿,艾炷如苍耳子大;灸头面,艾炷如麦粒大。;这是对艾柱大小与使用对象之间关系的规定,我们在施灸时,一定要切记这一点。 提示: 把适量的艾绒放在桌面上,用拇指、食指、中指一边捏一边旋转,把艾绒捏紧,即成规格不同的艾炷。 间接灸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如生姜或蒜间隔灸、隔盐灸等。 1、隔姜灸和隔蒜灸: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再宜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腹泻及风寒痹痛等。隔蒜灸的方法与隔姜灸的方法一样,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结核及初起的肿疡等症。 2、隔盐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多用于治疗伤寒阴症或吐泻并作、中风脱症等。
艾灸的作用
艾灸具有温散寒邪、温通经络、活血逐痹、回阳固脱、消淤散结以及防病保健的功效。 1、防病保健 灸法可以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无病时施灸有防病保健的作用。 《千金要方》说:;凡入吴蜀地游宦,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疬瘟疟毒气不能着人也;。 《扁鹊心书》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数九寒天,和你一起谈灸说艾(最全的艾灸知识) 2、温经散寒 灸火的温和热力具有直接的温通经络,驱散寒邪功用,这正是寒者温之的具体运用。 《素问·异法方宜论》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临床上可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和寒邪为患之胃脘痛、腹痛、泄泻、痢疾等病证。 3、扶阳固脱 灸火的热力具有扶助阳气,举陷固脱的功能。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说明了阳气的重要性。阳衰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甚则欲脱,此时,就可用艾灸来温补,以扶助虚脱之阳气。 《扁鹊心书》说:;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伤寒论》也说:;下利,手足逆冷,无脉者,灸之。;可见阳气下陷或欲脱之危证,可用灸法。 临床上,各种虚寒证、寒厥证、虚脱证和中气不足、阳气下陷而引起的遗尿、脱肛、阴挺、崩漏、带下等病证皆可用灸法治疗。 4、消瘀散结 艾灸具有行气活血、消瘀散结的作用。 《灵枢·刺节真邪》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气为血之帅,血随气行,气得温则行,气行则血亦行。灸能使气机通调,营卫和畅,故瘀结自散。 所以,临床常用于气血凝滞之疾,如乳痈初起、瘰疬、瘿瘤等病证。 数九寒天,和你一起谈灸说艾(最全的艾灸知识) 5、引热外行 艾火的温热能使皮肤腠理开放,毛窍通畅,热有去路,从而引热外行。 《医学入门》说:;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故灸法同样可用于某些热性病,如疖肿、带状疱疹、丹毒、甲沟炎等。 对阴虚发热,也可使用灸法,可选用膏肓、四花穴等治疗骨蒸潮热、虚痨咳喘。 正确施灸要点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时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药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 平和心态,明确对象,施灸前要保持心情平静,不要有较大的情绪波动,同时要在施灸前后各喝一杯温白开水,这有利于排毒。 对于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不要施灸; 对于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的人,或正行于经期的女性不要施灸; 某些人患了传染病,或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处于身体极度衰竭、形销骨立等情况,不要施灸。 同时,有些病症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再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确定部位,注意顺序 对于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 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同时,在施灸的过程中,要注意施灸的程序,一般来说,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灸后反应及处理 在施灸的过程中或结束后,由于体质不同,每个人会有不同的反应。对此,要清楚地了解,以便有针对性地加以处理。 1、皮肤潮红 艾灸时出现皮肤潮红现象是正常的,因为艾灸的热力刺激毛细血管,使之扩张,从而促进血液加速流动。这时只要不受凉,不久即会自行消退。由于艾灸时热力的作用,人会感到口渴,这是正常现象,可以在灸后多喝几杯温开水,既可以缓解口渴的症状,也有利于排毒。 2、艾灸反应 艾灸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有的人会发烧、牙痛、耳鸣、流鼻血、咽喉发干发痒,有的女性出现月经量过多或过少的现象,其实这是正常的。如果这些现象反复出现,可以减慢艾灸的频率,隔日施灸,直到症状减轻后,改为保健灸。 3、出现灸泡和灸疮 有时,如果施灸者把握的时间和用量稍有偏差,灸后会出现灸泡,最后形成灸疮。此时,要用消毒后的针将其挑破,用医用棉签或棉球吸干其中的液体,然后贴上创口贴,但要避免衣服摩擦。当灸泡变成灸疮后,每天用酒精棉球消毒,吸干表面脓液。如果情况继续加重,可以先用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之后用消炎膏或生肌玉红膏涂贴。如果出现出血的现象,可以在换药时外敷云南白药来止血。 艾草,是上天赐给人类的礼物! 若能善用,则福寿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