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些人艾灸,乱灸,瞎灸。不知道怎么学,结果艾灸有反作用。艾灸不能乱操作。如果不掌握一些艾灸的基本知识,随意去艾灸,还是有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
现在有些人艾灸,乱灸,瞎灸。不懂也不知道学习,结果艾灸时出现了不良作用。那么如何艾灸才是正确的呢?意识到这个问题就好办了,只有详细的了解了艾灸的相关知识,知道哪些情况要注意,才可以安全的艾灸,才可以让你的身体更健康。下面随我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的艾灸知识吧。先说一下艾灸的好处 艾灸有哪些好处呢? 一、艾灸出汗排毒 头部会有汗珠渗出,甚至满头大汗,全身毛孔开放,皮肤汗腺的分泌物排泄,促进皮肤毒素的排出,改善了皮肤的营养,促进了皮肤的新陈代谢。 艾灸出汗排毒 二、艾灸改善全身微循环 在显微镜观察下,艾灸前身体内的微循环流速很慢,尤其是高血压、哮喘、肥胖、体弱者,艾灸后微循环中的红细胞气流加快,全身皮肤变红,细腻光泽,面色红润,秀丽动人。 三、艾灸增强免疫力和神经调节力 艾灸可有效的预防感冒和支气管炎疾病,增强免疫力,调节人脑中枢,使之反应更加灵敏,头脑清晰。 四、艾灸易睡安眠 通过药物的渗透作用,使皮肤出汗,不会有洗桑拿因物理热效应带来的干渴烦躁的感觉,灸后易入睡,而且睡眠质量好,休息后倍感舒畅,疲劳顿消 五、艾灸改善心脏的输出量,调节心脏功能 艾灸后心跳会加快,此时心脏跳动的会像运动员一样强而有力,心脏每分钟的输出量大大改善,改善血液循环的原动力。 六、艾灸促进肠胃蠕动,增强肠胃功能 艾灸过程中促进了肠胃的蠕动,艾灸后肠鸣音加快,习惯性便秘者有明显改善 七、艾灸降脂减肥 做一次艾灸相当于运动3个小时
艾灸的功能与禁忌
八、艾灸预防妇科疾病,促进产后恢复 艾灸后消炎杀菌止痒,活血止痛,预防各种妇科病 九、艾灸消除疲劳,减轻肌肉关节风湿疼痛 艾灸后身心放松,疲劳感消除,肌肉放松,减轻疼痛 十、艾灸温补经络,提升免疫力 改善寒湿体质,升阳增白,提高人体免疫力 艾灸不能乱操作 如果不掌握好艾灸的一些基础知识,随意去灸,还是有可能出现不良作用的。艾灸前后要注意这些情况: 1、过饥、过饱、醉酒、大恐、大怒、大渴、过度或精神紧张者不宜艾灸、体质虚弱者不宜艾灸过强。 2、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或皮肤感染、溃疡、等部位不宜灸。 3、饭后一小时不宜温灸,温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4、温灸后要喝比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泄器官排除体内毒素。 5、施灸时若忽然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心慌出汗、颜面苍白,是为晕灸,应立即停止停止施灸,平躺至身体感觉舒适。 6、艾绒易燃,施完艾条灸后,一定要将火破灭,避免发生火灾。同是要避免火灰掉落灼伤皮肤。 7、孕妇,妇女经期不宜艾灸。精神病患者及其他不适于艾疗的重患者也需慎用艾灸。 8、艾灸仅辅助治疗使用,不代替医生诊疗和治疗!
艾灸疗法的养生作用了解一下 调和气血:气是生命之源,血为物质基础,气血充足、气机条达则人的生命活动正常;反之则发病。艾灸可补气养血、疏理气机,且可提升中气以达养生保健的目的。 温通经络: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及营养物质的输布,若病邪侵及经络导致其闭阻不通则会引发疾病。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达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之效。 调节阴阳: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就会发病,艾灸能使失衡的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扶正祛邪: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艾灸通过对某些穴位施灸可以培扶人体正气,增强机体防病抗病能力。 哪些人不适合艾灸? 1、过度劳累、饥饿或精神紧张患者不宜艾灸治疗;此外,体质虚弱者不宜艾灸过强。 2、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或皮肤感染、溃疡、瘢痕等部位不宜灸;眼区、项区、胸背部等慎灸。 3、孕妇及小儿囟门未闭合者,不宜艾灸。 4、精神病患者及其他不适于灸疗的重症患者也需慎用艾灸。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艾灸防不良作用要注意这些情况全部内容。每个人的身体情况都各不相同,所以艾灸的方法还要根据自己不同的身体情况,酌情取穴艾灸。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学习艾灸参考之用,希望今天分享的这些内容,对您有帮助。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艾灸疗法、艾灸美容、艾灸穴位图、艾灸的作用等内容,请继续浏览本站的其它一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