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蛰;,是指入冬时,藏伏于地下冬眠的蛇虫鼠蚁。第一个春雷打响,万物开始萌芽生长,同时亦;惊;醒了;蛰;伏的昆虫,故此,这个节气称为;惊蛰;。 惊蛰,在历史上也曾被称为;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这天太阳到达黄经345°时。 惊蛰三候 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 意思是,现在已进入仲春,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大部分地区进入了春耕。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时却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 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许多人会感觉到背和四肢寒凉,容易出现目倦神疲、腰膝酸软、上火牙疼、皮肤嘴唇干裂等症状,其实这是人体跟不上春天阳气升发的结果。所以,这个时令,;补阳气;很重要,养生应该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才能生机勃勃。 晒头顶补阳气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是所有阳气汇聚的地方,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汇于头部。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是晒太阳的重点。 晒头顶不必拘时拘地,可随时进行,平时天气好时,到室外散步,让阳光洒满头顶,可以通畅百脉、调补阳气。 晒后背调气血 人体腹为阴,背为阳。很多经脉和穴位都在后背,晒这里能起到调理脏腑气血的作用。 晒的时候注意让阳光直射背部,老人在公园锻炼时可特意将后背朝向阳光即可。时间长短自己掌握,以舒适为宜。 此外,人的后腰部位有两大穴位,分别是命门和肾枢。如果方便,可将衣服撩起来,让阳光晒一下这两个穴位,可以补充肾气。或者在晒太阳的时候,可配合将双手搓热后摩擦该部位。 晒腿脚除寒气 寒从脚下起,常容易手脚冰冷的人,多是阳虚体质,这种情况不妨多晒晒脚,以驱走体内的寒气。 有老寒腿的患者,可以把腿在阳光下晾一晾,能很好地驱除腿部寒气,还能加速钙质吸收,帮助预防骨质疏松。 晒腿的时候要选择天气好的时候,将双腿裸露在阳光下,每次至少晒半个小时。晒时,可配合按摩小腿部位的足三里穴,对抗衰老延年益寿大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