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专注26年
京东淘宝微信
全国免费专线:
400-058-9777
联系方式
积累一夏的湿气怎么办?一定要在秋天祛除,冬
所在位置:主页 > 公司新闻 >

积累一夏的湿气怎么办?一定要在秋天祛除,冬

  积累了一个夏天的湿度,
  一定要在夏天祛除!
 
  秋季,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变大,小爱先提醒一下大家及时加衣御寒,一定不要着凉呦。
 
  初秋暑热未退,人的各项生理机能经过一个夏天的消磨,正处于比较脆弱的时期,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容易出现脾胃失调、消化不良、四肢乏力、嗜睡等现象,这些问题,在西医上可能无法得到解释,在中医上,却很可能是湿邪在作祟。
 
  湿气如何来的?
 
  中医学上认为,湿气的产生分为外湿和内湿。
 
  外湿,是因为外部环境潮湿,比如南方潮湿、阴雨天气,外来的湿邪侵入人体而致病,尤其经过一个炎热的夏天,闷热潮湿的环境会让湿气在体内慢慢积累起,即使离开这样的环境,自然祛湿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往往还没散尽,又一个夏天又来了T_T。
 
  内湿,由于自身的脾肾阳虚,运化水液功能障碍引起体内水湿停滞之证。主要症状为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尿少、面黄、浮肿、舌淡苔润、脉濡缓等。治宜健脾温肾利湿。
 
  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如今单纯的伤寒已经很少见了,反而是外寒跟内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湿邪。真正的寒症并不多见,主要是以湿邪为主。湿为阴邪,遏伤阳气,阻碍气机。换句话说,阳虚的时代是湿邪在作祟!
 
  湿气有什么危害?
 
  湿气侵犯肠道,会出现大便糖稀不成形;
 
  湿气侵犯膀胱,则会出现小便滞涩、尿频、尿急、尿痛;
 
  湿气侵犯头部,会使人身重困倦、嗜睡、精神萎靡;
 
  湿气侵犯筋骨关节,则可见肌肤麻木、肢体沉重、关节酸痛;
 
  湿气侵犯皮肤,易患皮炎、湿疹、脚气等病。
 
  湿气还会极大的影响一个人的容貌,皮肤会长斑长痘,暗黄无光;体型会水肿肥胖,大腹便便;气色会出现无精打采,困乏无力。
 
  祛湿
 
  湿性黏浊,如油入而,体内湿气重了,吃再多的药,打再多的针也是不嫌够的!春夏进入你身体里的重湿之气,你不逼它,它自己是不会跑出来的!带入秋冬必酿成大病——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肺炎哮喘、囊肿积液等冬季寒湿病症,接踵而来!!
 
  秋季很多人认为顺应天时做到养肺润燥即可,实则要知道时代不同了。相对于燥热,现代的人更多的是寒湿重。到了秋天,如果出现困倦,身体四肢沉重、没有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脸上黏腻不舒服,这些都是夏季积累的湿气引起的症状!
 
  湿气从来都不是孤军奋战的,遇到寒就是寒湿,遇到热就是湿热,遇到风就是风湿。湿气在皮下,就会形成肥胖。所以在天气渐渐转凉阶段,一定要排除体内湿气,给冬天防寒打下基础。
 
  如何祛湿?
 
  既然湿气有这么多危害,那祛湿就刻不容缓了。
 
  01最舒服有效的祛湿法:艾灸
 
  辛亏,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法宝——那就是艾灸。如果你选择艾灸来祛湿,就会发现太轻松了。因为艾灸为纯阳之物,而寒湿为纯阴之物,阳进阴退!阳壮阴衰!就像下雨天,湿气让我们的身体湿气漉漉,而艾灸像太阳,太阳一出来,湿漉漉的地面很快就干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艾灸后皮肤表面出现水汽、水泡,正是快速祛除我们体内湿气的表现!
 
  灸透6穴,横扫体内寒湿
 
  1、脾俞:是脾的背俞穴,故脾俞穴是调理脾胃的要穴,除了可用于健脾祛湿外,还善于治疗脾胃疾患如腹胀、腹泻、呕吐、纳呆、水肿等。
 
  2、命门:命门中有命门之火,是人体的先天之火,可温脾阳,蒸发湿气的同时去除寒气,一举两得!
 
  3、中脘:位于腹部正中线。能有效促进水谷的运化,祛除湿气。
 
  4、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调理脾胃的明明星穴。
 
  5、阴陵泉: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刺激陵泉穴的可起到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的作用。
 
  6、承山:承山穴是去除人体湿气的最好穴位,承山穴可振奋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
 
  02最省钱的祛湿:运动
 
  湿气重的人,其实大多是那些犯懒的人。真想要祛湿,一定不能少了运动。
 
  当新鲜的空气、能量进来了,阳气升腾起来后,沉积的浊气才能排得出,这是最直接、最省钱、也最考验毅力的办法。
 
  但要注意不要参加过于剧烈的运动,防止阳气过度损耗,寒气趁虚而入,慢跑是很理想的运动项目。